伸向醫院的“黑手”
青海法治報·法眼記者 郭佳
患者看病就醫,家屬悉心陪護本就不易,卻還有人趁患者及家屬疏於防範,在病房或者醫院樓道里偷手機……更令人唏噓的是,這起案件背後,竟牽扯出一段“以盜傳盜”的故事。
盜竊手機被抓
“警察同志,我的手機丟了,就在醫院樓道里丟的,怎麼辦啊?”
“彆着急,慢慢說。具體在哪個醫院?什麼時候發現丟失的?”
“我剛剛睡着了,醒來就發現充電的手機不見了。”
5月7日清晨,一名男子焦急地走進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報案。經民警瞭解,報案人叫周俊,在大通縣中醫院住院部陪護患病的母親,早上醒來後發現在醫院樓道充電的一部價值2000餘元的手機不翼而飛。
接案後,民警立即趕往事發現場展開調查。在走訪過程中,刑偵大隊又陸續接到兩起同類報案。經調查統計,僅一夜之間,大通縣中醫院的兩個樓層內便有4部手機被盜。
“盜竊案嚴重影響羣衆就醫安全感。”辦案民警一邊梳理現場線索,分析作案規律,一邊調取監控視頻,摸排可疑人員蹤跡。
隨着偵查的深入,兩名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監控視頻顯示,凌晨4時許,兩名男子在醫院住院部樓道里徘徊,一人負責望風,另一人趁陪護家屬熟睡之際,快速拔下充電線盜走手機。經研判,民警鎖定兩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其中一人作案手法極爲嫺熟,極有可能是流竄作案。
5月7日,民警先後將犯罪嫌疑人李浩、王傑抓獲歸案。
從“學技術”到“傳技術”
經訊問,犯罪嫌疑人李浩、王傑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民警調查瞭解到,李浩曾整日無所事事、四處閒逛,結識了一幫不良朋友。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他學會了盜竊手機的“技術”。然而,“技術”沒練多久,就被西寧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抓獲,並因犯盜竊罪被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判處拘役4個月。
本以爲牢獄生活會讓李浩改過自新,沒想到這段經歷竟成了他向人吹噓的“資本”。刑滿釋放後,李浩結識了年紀相仿的王傑,在毫無保留地向王傑傳授盜竊手法後,帶着他開始踩點。最終,兩人將目標鎖定在人員密集、夜晚疏於防範的醫院。
瘋狂盜竊終獲刑
據李浩供述,在對大通縣中醫院實施盜竊前,兩人已在大通縣人民醫院實施了盜竊行爲。4月28日至30日,他們連續作案,每次行動分工明確:由生性膽小的王傑在樓道望風,李浩穿梭於各個病房和樓道。一旦發現放置在病牀前的手機,或在樓道里充電的手機,便迅速下手。得手後,兩人就將贓物轉賣給二手手機店,編造“家人閒置的手機”等謊言掩人耳目。
經查,李浩與王傑在兩家醫院累計盜竊手機10部,警方追回8部,其餘2部已被變賣。兩人將銷贓所得用於日常消費。
5月8日,犯罪嫌疑人李浩、王傑因涉嫌盜竊罪被大通警方依法刑事拘留。5月22日,大通縣人民檢察院經審查後,依法對李浩、王傑作出批准逮捕決定。
(文中人名均爲化名)
民警提醒
李浩從一個盜竊“學習者”變成“傳授者”,拉着同齡人一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折射出其法律意識的淡薄。
醫院等公共場所人員流動性大、疏於防範,是盜竊案件高發區域。對此,一方面相關場所需強化安全管理,織密安全防護網;另一方面,廣大羣衆在就醫陪護時,務必妥善保管現金、手機等貴重物品,做到“人不離物、物不離身”。如遇財物被盜,請第一時間向警方報案。
編輯: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