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首席趙偉:中國經濟2025年走勢大概率呈現“N型”或“倒V型”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趙偉(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
2024年12月29日,在本站財經與北大國發院聯合主辦的《2025,中國經濟》論壇上,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享了其對2025年中國經濟形勢的分析。他表示,2025年是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關鍵節點,理解本輪增量政策需從更長的週期視角出發。中國經濟2025年走勢大概率呈現“N型”或“倒V型”。
一、經濟格局變遷:以2022年爲關鍵節點
趙偉認爲,自2022年前後起,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新階段,經濟運行邏輯經歷重大轉變,資本市場亦同步受到深刻影響。這一轉變背後的深層驅動因素是長期人口結構問題與短期經濟困境交織。
從人口結構看,建國後的第二波嬰兒潮(1962年-1973年)於2022年前後集中步入退休階段,使得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加速顯現,“慢變量”對經濟影響明顯變“快”。第三波嬰兒潮在1980年前後啓動,於1987年達到高點後持續下滑。1987年出生人口在2022年前後已35歲左右,意味着截至2022年前後改善性剛需集中釋放的階段也在進入尾聲。
2022年前後開始至2024年間,長短期邏輯共振加強,進而引發經濟與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市場定價邏輯、經濟供需結構等諸多領域受到影響。“新”變化包括且不限於,地產調整速度加快與地方政府收支平衡壓力增大同在,企業“內卷式投資”與居民“預防式儲蓄”同在,貨幣“籠中虎”規模上升與有效資產供給不足同在等;地方政府、企業與居民行爲螺旋式共振加強,傳統政策操作的有效性下降。
二、政策轉型:適應新經濟現實
面對全新的經濟格局,政策調整勢在必行。趙偉強調,2024年9月底以來的政策轉向意義重大,需置於更長週期視野下理解;表象上看更加註重資本市場、資產價格,底層邏輯或已涉及到對近些年政策思路全面優化的啓動。一攬子增量政策直指“要害”,有三大特點:更加兼顧資產端與負債端的平衡(金融視角)、需求端與供給端的平衡(實體產業視角)、短期與長期的平衡(操作細節)。切莫以“走老路”式的習慣視角理解本輪政策框架優化,對一攬子政策的全面推進選擇性忽視,或低估了政策優化推進的持續性。
首先,更注重資產端與負債端平衡。政策將目光更多投向影響居民與企業資產端表現的核心要素,資本市場與資產價格成爲政策重點關注對象,近期密集出臺的政策重圍繞資本市場、房地產等領域的內容頗多,旨在通過穩定資產端,激發經濟活力。
其次,更注重需求端與供給端協同優化。表現爲需求端政策的力度有所增大、聚焦於重地方政府、企業與居民的報表修復,矯正容易導致“通縮傾向”的產業政策等。地方政府方面,啓動新一輪大規模隱債置換,有效緩解隱債化解及“三保”支出壓力。居民端,降存量房貸利率、降息,穩定資本市場及房地產價格。企業端,推動解決企業拖欠款項問題相關制度出臺,減稅降費政策延續等或可助力企業現金流修復。同時,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產業發展要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暢通低效產能退出機制”,或指向產業政策思路亦有優化。
再者,更注重短期與長期目標有機結合。表現爲擴內需政策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增長政策與部分經濟領域的改革推進相結合。針對部分專家提議的激進式“直升機撒錢”擴內需策略,趙偉認爲這不符合中國發展階段。取而代之的是,政策選擇對弱勢羣體精準補貼,將短期擴內需與長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緊密相連,兼顧當下經濟提振與未來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穩健的政策平衡之路。
這一系列政策調整並非對原有政策框架推倒重來,其核心目標仍是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只是在策略實施與資源配置方式上更加精細、靈活,爲未來政策空間的逐步拓展奠定基礎。
三、外部挑戰:特朗普任期與全球經貿變局
談及外部形勢,趙偉認爲,特朗普第二任期帶來的不確定性是焦點。趙偉提出,不可簡單類比2018年前後情形,當下國內外經濟背景已截然不同。
地方政府角度,2018年土地財政規模達6.5萬億,增速30%-40%,此後一路攀升至2021年見頂,如今降至約4.5萬億且增速爲-20%左右。企業與居民端同樣面臨“堵點”,其資產負債表壓力較2018年攀升。
不過,中國亦手握應對“底牌”。一方面,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佔比持續上揚,這些國家工業化進程加速,對中國產品需求旺盛,爲出口增長築牢緩衝帶;另一方面,中國出口的優勢產品集中於競爭實力突出領域,可憑藉成本、技術優勢緩衝外部壓力。
四、經濟展望:“N型”或“倒V型”波動
綜合研判,趙偉認爲中國經濟2025年走勢大概率呈現“N型”或“倒V型”波動。產業領域受人口結構、政策調整、外部衝擊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將持續分化、動態調整。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關鍵期,政策調整與內外應對策略將持續優化,以穿越週期、邁向新的增長階段。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