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方法論意蘊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刻總結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提出“兩個結合”重大命題。“兩個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持“兩個結合”,必須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方法論意蘊。

拓展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實踐證明,只有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科學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各種現象,揭示蘊含其中的普遍規律。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使馬克思主義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爲進一步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學的思想方法。

馬克思主義作爲科學的理論體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中華文明在長期演進過程中,也形成了中國人看待自然、看待社會、看待自身的宇宙觀、自然觀、社會觀、價值觀,形成了獨特的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無論是天人合一、天下爲公、民爲邦本、爲政以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知行合一等理念,還是辨析存亡、安危、治亂、福禍、分合等思想,都反映着中國古代大量鴻篇鉅製中包含的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都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相契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內在規律,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拓展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豐富了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然立足於中國實際,隨着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推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回答好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構建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等一系列問題,亦都需植根於中國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精神。堅持“兩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使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才能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現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可以說,“兩個結合”彰顯了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融合創新的科學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爲美好現實”。

蘊含鮮明的實踐方法導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堅持“兩個結合”,客觀上要求貫通曆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統籌“兩個大局”,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主張和方案,蘊含着鮮明的實踐方法導向。

“兩個結合”拓展中國道路的文化根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追求崇高理想的成功道路。我們是在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無論是開闢中國道路、創造中國理論,還是完善中國製度、發展中國文化,都可以從中國歷史中尋找文化基因和根脈。觀察歷史中國是觀察當代中國的一個視角,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兩個結合”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堅持“兩個結合”,就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更好挖掘中華文明孕育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厚植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根基。

“兩個結合”豐富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資源。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兩個結合”的重要實踐主題。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彰顯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包含着“四海一家”“天下爲公”的崇高精神;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包含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價值導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包含着“富貴福澤”與“禮義廉恥”並重的思想精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包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重要理念;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蘊含着“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中國式現代化中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兩個結合”使我們能夠更加充分地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貴財富,爲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爲深厚的思想資源、更爲有力實踐指引。

“兩個結合”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借鑑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兩個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文明和中華文明的交流融匯,讓馬克思主義成爲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爲現代的,爲探索開闢人類邁向現代化的新道路指明瞭方向。馬克思主義決定着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決定着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特色。從民爲邦本到人民民主,從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從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從文明以止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從和爲貴到和諧社會,從萬物並育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兩個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中華文明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

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闡述了“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和實踐意義,概括了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兩個結合”和“六個必須堅持”都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

“兩個結合”揭示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如何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爲“六個必須堅持”提供了思想基礎和根本方法。“六個必須堅持”進一步闡釋了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兩個結合”的邏輯延伸,是在堅持“兩個結合”基礎上的理論創造。

解決新時代中國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應對全人類共同挑戰的中國方案,需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兩個結合”這個根本途徑,首要的就是把握好“六個必須堅持”。“六個必須堅持”表明了黨的創新理論的根本立場,體現了黨勇於開拓創新的歷史主動精神,揭示了黨的理論創新的內在規律,指明瞭黨的理論創新的實踐主題,強調了推進人類進步和建設美好世界的責任擔當,爲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堅持“兩個結合”這個根本途徑的基礎上,“六個必須堅持”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着力解決由此岸到彼岸的“橋和船”的問題。“兩個結合”和“六個必須堅持”都爲觀察現實、推動發展提供了科學方法和制勝法寶,是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金鑰匙”。

(作者劉 倉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