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首批公司債券續發行落地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田 鵬

8月1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業內獲悉,首批4單續發行的公司債券已於近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落地。據悉,深交所曾於7月18日發佈《關於試點公司債券續發行和資產支持證券擴募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啓動公司債券續發行試點工作。

續發行通過優化融資流程、強化市場聯動,爲發行人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效的融資工具,爲投資者創造了更具流動性的交易環境。目前還有多家企業正積極籌備公司債券續發行,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逐步落地。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續發行機制的推出是豐富債券發行方式、增強發行人融資靈活性的重要舉措,通過優化發行機制、整合存量債券資源、擴大單券規模,可實現二級市場流動性提升,深化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後續,深交所將持續推動更多發行人運用續發行機制,合理規劃債券發行安排,高效滿足融資需求。

公司債券續發行態勢良好

爲了規範深交所公司債券續發行和資產支持證券擴募業務活動,滿足市場主體合理融資需求,進一步提升債券市場流動性,《通知》圍繞發行機制優化、做市機制銜接、投資者權益保護三大目標,對公司債券續發工作作出系統性安排。

《通知》一經發布,便得到市場主體的積極響應。其中,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公路網絡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率先參與首批公司債券續發行試點,成爲這一業務創新的先行者。

具體來看,上述4家公司在深交所發行的“25廣發D7”“25招路K1”“25國證03”和“25深投02”續發行規模分別爲20億元、5億元、30億元、10億元,續發後單券規模分別增至50億元、20億元、42億元、20億元。

某央企財務負責人表示:“續發行機制讓我們對融資節奏的把控更具彈性。通過靈活調整發行規模,企業能更好地把握市場窗口,同時避免大規模發行對市場資金的衝擊。”

續發行後,單券規模的增加和增量投資者的引入,能充分發揮資金彙集效應,有效激活了存量券交易及流通動能,價格的二次發現也有助於發行人收益率曲線內生穩定,有利於合理控制融資成本。

某國企財務負責人表示:“通過債券續發行取得了滿意的發行結果,發行價格較爲理想,債券投資者數量增加、投資者類型更加多元,會考慮在未來再次開展債券續發行。”

值得關注的是,在發行過程中,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公募基金、證券公司等各類投資者認購熱情高漲,這一現象充分彰顯了市場對續發行機制的高度認可。

多位投資者表示,續發行機制保持了發行的連續性,減輕了債券一次性發行對市場造成的資金壓力和流動性不足問題,有助於平滑市場波動以及提高單券的市場流動性,爲其尋找交易對手方提供了便利。

助力一二級市場協同發展

近年來,深交所不斷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於實現一二級市場的良性互動,提升市場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具體而言,一是修訂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發行業務指南第1號——公司債券(含企業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發行上市掛牌業務指南》,上線債券簿記建檔系統,以此提高發行登記上市的效率,優化市場參與者的使用體驗。

二是構建起涵蓋現券、回購、借貸、信用衍生工具的多品類債券交易業務體系,充實交易工具箱,豐富資產管理手段,爲投資者開展多元化債券投資策略提供支持。

三是推動分層做市機制深化發展,夯實流動性建設的制度基礎,爲約350只基準做市券和220只自選做市券提供做市服務,使得報價活躍度與流動性得到明顯提升。

四是豐富債券工具型產品供給,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一方面,債券指數體系逐步完善,例如8月12日國證指數發佈深證AAA國企信用債、深證AAA民企信用債指數,持續擴大債券指數的覆蓋品類;另一方面,債券ETF創新成果不斷,今年陸續推出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及科創債ETF,有力促進了市場活躍度的顯著提升。

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從融資端與投資端兩側發力推動債券市場發展,着力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