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阿里山26年!蔡衛勇改善「五彎仔」地滑獲傑出主管獎

深耕阿里山26年的公路局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科長蔡衛勇,解決解決臺18線阿里山公路五彎仔路段的地滑問題,獲頒傑出基層主管獎。記者胡瑞玲/攝影

公路節今年邁向60週年,交通部公路局今表揚16名公路基層人員,其中,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科長蔡衛勇,深耕阿里山26年並率團隊改善前往阿里山必經之處的五彎仔路段地層滑動問題,獲頒傑出基層主管獎。

「公路法」於1960年7月1日正式施行,1965年內政部覈定以公路法的施行日訂爲公路節,今年爲公路節60週年。停辦25年的「公路節慶祝活動」也在今年迴歸,並表揚16位公路基層人員及78個機關團體,肯定其爲臺灣公路建設做出的貢獻。

交通部長陳世凱致詞表示,公路節60週年不只是回顧,也是交通建設的里程碑,60年來隨着拓荒到現在四通八達的路網,都是每名公路人的努力。

陳世凱說,偉大的工程不是靠一個人完成,而是有無數堅持跟專業的節果,以南橫來說,在陡峭的山壁上,工人必須吊掛在山壁上,在上面頂着烈日,冒着寒風一寸寸地往前推進。

其中,深耕阿里山26年的蔡衛勇解決臺18線阿里山公路五彎仔路段的地滑問題,獲頒傑出基層主管獎。蔡衛勇說,臺18線阿里山公路有處約3公里的路段被稱爲「五彎仔」,是旅客進出必經之路,但該處地質條件不佳,還因土質太軟被稱爲「麻糬山」,每逢豪雨、颱風就會發生底層滑動,導致交通中斷。

蔡衛勇表示,阿里山工務段委託顧問公司做地質探查,經長期調查、監測,找出50公頃的地滑區,找到病因後也想出解決對策,由於土壤內的水分但不易排出,因此參考日本經驗,以大口徑集水井,深入地下50公尺,再用不同深度的橫向排水管把地下水排出。

蔡衛勇指出,五彎仔過去因豪雨、颱風每年地層會滑移10至20公分,經改善工程後,現今每年滑移僅2公釐,面對去年凱米颱風帶來1800毫米的豪雨也能挺住,而該改善工程也在2023年獲得金質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