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期間被上交所監管警示 問詢逾19個月仍未披露回覆 海灣化學IPO還能成功嗎?
2024年最後一日,青島海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灣化學)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顯示其繼續衝刺IPO的意圖。然而《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海灣化學於2023年7月20日收到審覈問詢函,迄今已逾19個月仍未披露回覆內容,公司已4次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但一直未披露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等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5月,海灣化學由於未完整披露股權質押解除情況等違規行爲,被上交所上市審覈中心予以監管警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和2024年,共有9家IPO企業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除海灣化學外,其餘8家企業均已終止IPO。
此外,目前公開資料僅顯示海灣化學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但記者瞭解到,近幾年來,海灣化學所處行業正面臨下行週期,2022年至今,同行業可比公司大多出現歸母淨利潤持續下滑,而海灣化學董事長也在公司總結大會上表示,2025年行業整體效益下滑趨勢還未根本扭轉。
員工持股平臺股權質押解除披露不完整
2024年5月13日,上交所官網披露《關於對青島海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予以監管警示的決定》,函件顯示,公司3個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持有公司20%股份,其中60%的出資款(5.67億元)來自以公司股權質押向銀行的借款,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股權質押已解除,但現場檢查未發現解除協議,實際是爲本次首發上市辦理階段性解除,上市成功或終止上市後需重新質押,存在披露問題。此外,申報文件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主營業務成本、長期待攤費用等多個會計科目覈算不準確。
“股權權屬清晰、財務覈算準確是重要的發行上市條件。”上交所在函件內認爲,海灣化學未完整披露員工持股平臺股權質押解除情況,且存在多個科目會計覈算不準確,影響審覈判斷,因此決定對公司採取監管警示的措施。
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後,海灣化學的IPO是否會受到影響?記者查閱上交所官網後瞭解到,2023年和2024年,上交所共對10家公司在發行上市申請過程中的違規行爲予以監管警示,僅有華大智造(SH688114)信披違規行爲發生在獲得註冊批覆之後,其已於2022年9月上市,2023年1月被監管警示時已是上市公司。
另外上述9家被予以監管警示的上交所IPO企業中,除海灣化學仍在排隊外,其餘8家企業均已終止IPO。但與海灣化學不同的是,8家IPO企業均在被予以監管警示之前就已終止IPO,如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3年11月終止IPO,上交所於2024年4月予以監管警示;北京清大科越股份有限公司於2023年7月終止IPO,上交所於2023年12月予以監管警示。
此外記者注意到,海灣化學上述3個員工持股平臺,在與公司控股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後,不到一年時間,就在申報IPO之前解除了協議。
2021年11月,海灣化學引進外部投資者,同時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3家員工持股平臺入股。當年11月28日,爲進一步鞏固混改後國有控股的比例,公司控股股東與3家員工持股平臺等簽署一致行動協議;2022年10月18日,爲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決策效率、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各方解除了上述協議。2023年1月13日,公司預披露了IPO申報文件。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稱,公司股東之間簽署和解除一致行動協議,未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不會構成本次首發上市的實質性障礙。
2022年以來多家可比公司盈利持續下降
在申報IPO期間,公司業績的穩定與否也是影響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上交所《股票發行上市審覈規則(2024年4月修訂)》第三條規定,主板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
海灣化學主要從事氯鹼化工、有機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無機硅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中,乙烯法PVC(聚氯乙烯)、燒鹼以及苯乙烯爲公司主要收入及利潤來源。
目前公開資料僅顯示海灣化學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70.38億元、60.53億元、130.28億元和69.62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85億元、3.01億元、20.77億元和10.06億元,經營業績呈現先降後升,2021年營業收入達到百億級別。
對於截至2022年1—6月的經營情況,海灣化學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內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及利潤規模同比波動較小;主要產品PVC(聚氯乙烯)價格從高點有所回落,但整體處於高位;燒鹼價格受下游行業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響呈上漲趨勢;苯乙烯則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推動,產品售價小幅提升。
然而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從2022年開始,公司所處行業就出現了盈利下滑的趨勢。海灣化學在進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分析時,選擇氯鹼化工(SH600618)、陽煤化工(SH600691)、嘉化能源(SH600273)和鎮洋發展(SH603213)等4家公司作爲同行業可比公司。從2022年開始,上述4家上市公司的歸母淨利潤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其中,氯鹼化工2022年、2023年歸母淨利潤連續兩年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爲22.65%、44.51%,直到2024年1—9月轉爲增長36.06%;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嘉化能源、鎮洋發展、陽煤化工三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均持續下降;尤其是陽煤化工,2023年歸母淨利潤虧損13.66億元,2024年預計歸母淨利潤繼續虧損5億元至7.6億元。
上述上市公司淨利潤下降,原因多與主營產品價格下降有關。如陽煤化工2024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受市場環境影響,化工市場需求走弱,公司尿素、聚氯乙烯等產品價格與2023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其中聚氯乙烯產品市場銷售價格同比下降9%左右,產品毛利爲負,加大了公司的虧損;鎮洋發展在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三季度淨利潤下滑,主要是受市場環境影響,公司主導產品價格有所下降,部分原料價格上漲所致。
雖然氯鹼化工2024年1—9月業績有所回升,但公司在2024年半年報內表示,2024年以來,石化行業延續週期性下行趨勢,疊加周邊地區新增產能釋放擠壓市場,下游企業開工率不高等原因,燒鹼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
微信公衆號“青島海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1月16日文章顯示,公司董事長李明在2024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表示,2024年,面對行業週期下行、市場需求收縮、產品價格低迷等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廣大幹部職工攻堅克難、奮勇爭先,取得了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的成績。2025年,行業整體效益下滑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市場持續偏弱、內循環拉動遠不及預期,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在行業整體下行的趨勢下,海灣化學2022年後的業績表現如何,是否還能滿足“經營業績穩定”的條件?對於IPO相關事宜,2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海灣化學併發送了採訪郵件,但公司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截至發稿郵件也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