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債”信息量極大!五大財經要員最新發聲,6萬億置換債發行已近半,化債成果顯著,債市“科技板”呼之欲出

財聯社3月6日訊(編輯 楊斌)今日,債市從業者的目光聚焦在這場重要記者會上,涉“債”信息量極大!

今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舉行,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央行行長潘功勝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會上披露的數據和內容再次成爲債市的焦點。

一方面,6萬億置換債發行進程已近半,地方化債取得顯著成果,地方債務壓力、融資平臺數量等大大減少。僅去年置換政策實施後,地方融資平臺減少了4680家。另一方面,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即將推出,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產品體系,爲實體經濟注入更強創新動能。

地方化債壓力大大減輕,置換政策實施後地方融資平臺減少了4680家

藍佛安透露,置換政策出臺後化債壓力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效緩釋。

截至3月5日,地方共發行置換債券2.96萬億元。去年的2萬億置換債券在2024年11月8日人大常委會批准化債額度後的一個多月內,迅速發行完畢,目前三年6萬億的置換債發行進程已近半。

去年發行的2萬億元置換債券,利率水平平均下降超過2.5個百分點,部分地區下降更爲明顯,預計這部分置換債券5年利息減少2000億元以上,極大減輕地方資金壓力和利息支出。

中誠信國際近期相關研報指出,未來每年可按實際需求動態調整置換規模,優先短期內多安排置換額度,如按照“2-3-1”額度安排或一次性發行完畢,同時加大貨幣財政政策配合力度、降低市場波動風險。此外,可適當擴大化債範圍、進一步緩解財政壓力,如在分類甄別的前提下將部分隱債利息納入置換範圍。

藍佛安認爲,置換債這項制度通過整體設計和機制重構,在主動化解債務風險的同時,支持地方騰出更多資金資源。置換債政策至少辦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地方債務壓力大大減輕;二是財政空間得到釋放,經濟發展動能明顯增強;第三,融資平臺改革轉型邁出重要步伐。

藍佛安介紹,去年置換政策實施後,地方融資平臺減少了4680家,佔去年減少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潘功勝今日也在記者會上介紹了金融支持化債的成果。2024年末,相比2023年約有40%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通過市場退出、市場化轉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資平臺的序列。

融資平臺債務分爲兩類,一類是隱性債務,一類是經營性債務。除了前述通過置換政策化解融資平臺隱性債務外,在平臺的經營性債務和風險緩釋方面,潘功勝透露,2024年末融資平臺經營性金融債務的規模是14.8萬億,較2023年初下降25%左右;2024年第四季度,融資平臺新發行的債券平均利率爲2.67%,顯示出金融市場對融資平臺風險的溢價水平已經大幅下行。

在昨日發佈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依然是“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完善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

中證鵬元相關研報認爲,相較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從“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到“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標誌化債政策思路上的轉變,將“發展”的要求有所提高,地方可以在債務壓力減輕的同時將更多資源用於發展。

藍佛安今日表示,將堅持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效。一是加快落實落細債務置換政策,指導地方儘早發行使用。今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的額度,對隱性債務精準置換,對置換資金全流程全鏈條監管,做到早發力早見效。二是持續推進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剝離平臺政府融資功能,結合企業實際,分類推進市場化轉型,嚴防國有企事業單位穿上新馬甲。三是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進一步完善監測體系。將遏制違法違規舉債作爲財政監管的重點,將不新增隱性債作爲鐵的紀律,堅決防止化了舊賬、又添新賬。

債市科技板呼之欲出

針對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舉措,央行行長潘功勝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近期,爲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銀行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產品體系:

一是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拓寬科技貸款、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的資金來源。

二是支持成長期、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發行中長期債券,用於加大科技創新領域的研發投入、項目建設、併購重組等。

三是支持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發行長期限科技創新債券,帶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點評認爲,央行聯合證監會、科技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標誌着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進入新階段。從支持科創債發行到創設債券科技板,建立多層次債券產品體系將更進一步,精準匹配不同生命週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爲實體經濟注入更強創新動能。

潘功勝表示,債券市場科技板會根據科技創新企業的需求和股權基金投資回報的特點,完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創新風險分擔機制,降低發行成本,引導債券資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明明預計,債市科技板的推出將對科技創新企業產生深遠影響。首先,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資金壓力。科技板通過支持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及私募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爲不同生命週期的企業提供定製化融資方案。

其次,降低融資成本,優化融資結構。科技板通過創新債券發行交易制度(如信用增級、風險緩釋工具),能夠降低科創企業發債門檻和成本,吸引更多市場化資金參與。

第三,提升企業信用與市場關注度。通過債券發行,科創企業可逐步建立公開市場信用記錄,提升信用評級,爲後續融資創造有利條件。

最後,促進長期投資與研發投入。科技板鼓勵發行長期限債券,與科技研發週期長的特點相契合,避免“短債長投”的期限錯配風險,再結合技術改造再貸款等工具,形成“債券融資+信貸支持+股權投資”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推動企業持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