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數據揭開樓市變局:房貸利率驚現"2字頭",現在不買房等於白送通脹紅利?

金融界3月16日消息,央行最新公佈的社融數據揭開樓市變局序幕。

在深圳的某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日下午三點依然排起了長隊,揭示着市場暗流涌動。據中介透露,房貸商貸利率最新調整下限爲2.85%,近期帶押過戶新政全面落地後,二手房交易週期從45天壓縮至20天,部分學區房成交價較2021年高點已回調35%。"現在銀行評估價開始貼近市場價,首付門檻相當於變相降低。"一位業內人士指着一套掛牌價680萬的房源說道,該房源銀行最新評估價已達620萬,較三個月前上調了5%。

政策工具箱的持續發力正在改變市場預期。2月20日五年期LPR超預期下調25個基點後,廣州連夜宣佈取消120㎡以上戶型限購,北京亦莊某改善樓盤隨即收回3%的折扣優惠。開發商內部流出的營銷策略顯示,包括萬科、華潤在內的頭部房企,正在覈心城市執行"小步快跑"的推盤策略,單次推盤量控制在50套以內,通過高頻小批量推貨測試市場價格彈性。

銀行系統的資產負債表變化折射出深層博弈。銀行一位支行長透露,當前新增房貸中超過六成流向一線城市核心地段,而存量房貸提前還款率仍維持在25%以上。"我們正在研發差異化定價模型,對總價800萬以內、房齡15年以下的優質資產,可能突破現行利率下限。"這番表態背後,是商業銀行淨息差收窄至1.6%歷史低位的現實困境。

資產端的激烈爭奪戰已蔓延至理財市場。招商銀行最新推出的"房貸利率掛鉤型理財",將產品收益率與重定價週期綁定,試圖鎖定客戶長期資金。更值得關注的是,建設銀行在深圳試點的"共有產權房接力貸",允許子女作爲共同借款人延長貸款期限至40年,這種金融創新正在模糊剛需與投資需求的邊界。

當北京海淀區一套1998年老破小以12.3萬元/㎡成交,較同戶型上月成交價下跌8%,而同一板塊次新豪宅卻逆勢上漲3%時,市場的分化邏輯已然清晰。分析師指出:"當前樓市已進入'魚尾行情',核心城市品質住宅的築底信號開始顯現,但非核心資產的價值重構遠未完成。"這種分化格局下,購房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決策複雜度——既要警惕流動性陷阱,又需捕捉結構性機會。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