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壓力下的新商機!照相館變人設顧問所 一張照片打造全新形象

▲社羣壓力下的新商機!照相館變人設顧問所,一張照片重構你的形象資產 。(圖/品牌提供)

記者王威智/採訪報導

在這個人手一機、處處是鏡頭的社羣時代,你的「形象」早已不是選擇,而是標籤。在 LinkedIn 決定錄不錄取你,在 IG 影響粉絲認不認識你,在交友軟體上決定你是不是「值得右滑」。影像,成了身分的門面,也讓「照片焦慮」成爲現代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你有多久沒踏進照相館了?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傳統照相館正在悄悄退場。從婚紗到證件照、從底片到數位,攝影產業正經歷一次翻天覆地的重構。但真正加速變革的,不是技術,而是「焦慮」本身!擁有一張能說故事、能「說服世界你是誰」的照片,變成這個時代的基本需求。

▲ 傳統照相館擁擠又凌亂,新型態的卻是營造個人化尊榮服務,除了個人梳化間高隱密,休憩區也寬敞舒適 。(圖/記者王威智攝)

從崩盤到重構:傳統照相館退場,影像產業進化中根據經濟部統計,臺灣攝影業在 2007 年曾創下 105 億元年產值高峰,當時以婚紗攝影爲主。但隨着少子化、不婚趨勢與手機攝影普及,2017 年產值驟降至 65 億元,平均年減 2.1%。傳統照相館面臨營收斷崖,制式流程與同質化服務已難吸引客戶,整體產業陷入低迷。

就在市場一片沉寂時,2017 年出現了破局者HOLO+FACE。這家韓式證件照品牌以「妝發造型+打光+專業修圖」的一條龍模組化服務,迅速打入年輕世代與職場新鮮人市場,開啓照相館的品牌化時代,也讓「影像不只是影像」成爲一種新信仰。

臺北·桃園·新竹·臺中·高雄|證件照|大頭照|求職照|肖像照|形象照|商業攝影(@holoface_studio)分享的貼文

「影像焦慮」催生新市場:從拍照到導演你的人設過去人們因要掏出身分證、健保卡照片不好看感到焦慮,如今真正撬動新一輪需求浪潮的,是社羣平臺與 AI 技術的結合。網紅經濟、履歷照片、交友頭像、品牌形象、個人企劃。影像已經不是紀錄,而是你想讓世界怎麼認識你的一種敘事策略。也因此,新型態的攝影工作室不再只拍照,而是進行個人品牌建構與人設導演。

有照相館嗅到產業型態缺口打造頂級人像攝影品牌,將過往要請專業攝影師,還要額外租專業攝影棚,再結合客製化形象規劃與打造,從妝容、服裝搭配提供方案。不論是年輕人想一圓星夢的專屬打造,還是求職者的專業形象搭配,或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精品、時尚雜誌感照片,甚至是小資族不想花大錢拍傳統婚紗照,超唯美類婚紗、輕婚紗照都一站滿足。

▲▼攝影品牌客製化形象規劃與打造,從妝容、服裝搭配提供方案,超大衣帽間有專門造型顧問直接現場搭配給予建議。(圖/記者王威智攝)

相較過去動輒幾十萬的花費,以親民好入手的價格讓民衆體驗沉浸式五感設計、雙機位抓拍、導演式腳本規劃與造型企劃,現場如同拍一部專屬於你的微電影。從職場履歷、網紅企劃、精品感婚紗到個人雜誌封面感,VOIR 提供的是一種身份的精準建構。「現在的照片,不再只是記錄,而是你希望別人怎麼認識你的版本。」VOIR創辦人這樣說。

品牌主張「UNVEILING THE UNSEEN 揭開你從未見過的自己」,正迴應了這世代對「被看見」的渴望與不安。

照相館的產業升級戰略影像市場正從「工具型拍攝」轉向「敘事型體驗」。形象照不再只是工作需求,而是你在數位世界裡的「起點資產」。這類服務與社羣文化深度綁定,帶動許多工作室從「照相館」進化爲「形象實驗室」,不再是行銷口號,而是市場定位。

▲▼打造專業攝影棚,不論燈光、背景隨時切換,新型照相館用親民價格就能體驗劇本規劃、五感設計與雙機位微電影式拍攝。(圖/記者王威智攝)

公關教主於長君觀察指出,許多傳統照相館因應市場變化,紛紛選擇退休或轉型爲手機列印、影印店等服務型態,但這些都無法滿足新時代消費者對「個人風格展現」的需求。她表示:「現在大家需要的,不只是照片,而是一套能從服裝、髮型、妝容到整體造型規劃的完整服務。」

她進一步說明,現代照相館早已不限於拍大頭照或證件照,更多人會爲了參加派對、約會或重要活動,提前預約發妝造型與專業拍攝服務。「從個人寫真、全家福、閨蜜照、情侶照,到畢業、生日、節日等主題紀念日,甚至寵物寫真,都是現在新型照相館的熱門服務項目。」

行銷專家徐力剛(Eric)分析,隨着社羣媒體興起與社會節奏加快,「個人形象」已成爲關鍵資產。從企業透過 Instagram、LinkedIn 等平臺評估求職者氣質與形象,到社羣審美驅動下的自我形象焦慮,妝容、穿搭、攝影甚至自介設計,皆成爲打造個人品牌的核心。而這股趨勢也帶動整合型服務崛起,結合形象顧問、社羣優化與職涯建議,未來若結合 AI 工具,將成爲更高效、精準的個人品牌塑造方案。

VOIR|臺灣頂級人像攝影品牌(@voir_portraits)分享的貼文

數據回來了:從低谷翻轉的百億市場,政府助轉型根據經濟部統計,攝影產業在疫情後出現回溫,尤其是企業形象照、品牌攝影、數位內容需求快速回升,帶動整體產值重返百億元水準。產業部也指出,未來將把這類融合設計、內容與品牌服務的影像產業納入文化創意政策扶植範疇,打造具有國際內容輸出潛力的臺灣品牌。

影像,不只是你長什麼樣子從證件照到形象照、從紀錄到策展,照相館的未來早已不是「相館」,而是影像產業裡的一場策展革命。下一次踏進影像工作室,別問「我要拍什麼」,而是問自己:「我想讓誰,看到怎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