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突冒大量「臺灣加入聯合國」高觀看影片 背後操作力分析曝

▲社羣突冒大量「臺灣加入聯合國」高觀看影片,《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網路聲量觀察站分析這波假訊息熱潮的現象,以及潛在風險。(圖/《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近來在YouTube與各大社羣平臺上,突然出現大量「臺灣加入聯合國」、「川普宣佈臺灣入聯」與「中國代表團憤而離席」等聳動標題的相關影片,但這些消息都沒有獲官方或主流媒體的證實,明顯是造假的訊息。對此,《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網路聲量觀察站分析這波假訊息熱潮的現象,以及潛在風險。

《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盤點5月底至6月初,YouTube 上與「臺灣加入聯合國」相關的影片,發現多支影片均以聳動標題吸引點閱。這些影片的共通點,都使用類似語言模式與結構,大量使用「震撼」、「終於」、「放煙火」、「中國氣炸」等情緒性詞彙吸引眼球,儘管內容多爲虛構或誤導,卻可短時間獲得數十萬次觀看,顯示其擁有極高的傳播效率與流量操控能力。

舉例來看,包括頻道「甜筒AA」、「臺式咖啡」等,其單則影片的觀看數,可達到60萬或17萬人次觀看。但是,同時也可以注意到,相關的影片頻道的「訂閱量」很低,「甜筒AA」僅有9770人次訂閱、臺式咖啡稍多有1萬3000訂閱,其他的頻道如「阿森看世界」、「青青來了」或「娛樂娛樂」,訂閱數落在150到1500人左右。

《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分析,這種「低訂閱、高流量」的現象非常不尋常,可能意味着影片透過演算法操作、機器人助推,甚至跨平臺導流等方式,進行快速擴散。這些頻道大多沒有穩定的內容生產週期,也缺乏真實觀衆互動的深度,卻能在短時間內創下驚人數據,令人懷疑其背後是否有更復雜的操作手法。

除了聯合國的議題,那麼到底這些頻道平時到底在討論什麼議題?《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彙整發現幾個主題,包括:名人爭議與國籍操作、武統宣傳與中國勢力在臺行動、中國身份與臺灣國籍問題,以及國際舞臺的臺灣榮耀。

其中,在名人爭議與國籍操作方面,是以臺灣藝人或名人爲主角,渲染他們與中國的關係引發法律後果或社會爭議,藉此挑起觀衆的情緒;舉例來說,歐陽娜娜、黃安都是其主要素材。

在武統宣傳與中國勢力在臺行動方面,則是聚焦中國記者或民衆在臺灣公開宣揚武統或持五星旗,接着被臺灣驅逐,塑造「臺灣強硬、中國屈服」的對比敘事;而中國身份與臺灣國籍問題部分,則是以「擁有中國身份」爲代價失去臺灣保障作爲主軸,製造臺灣人反中與後悔轉籍的戲劇性對比。

至於較爲特別的是國際舞臺的臺灣榮耀,這部分的內容則是創造「臺灣被世界承認」、「大幅超越中國」的劇情,迎合民族自豪感與反中情緒。

《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指出,「臺灣加入聯合國」是假新聞,這點不需爭議,但更值得警惕的,是這類訊息如何在短時間內「爆紅」,背後可能涉及的流量操控與系統性宣傳。

《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提醒,當演算法成爲散播虛假訊息的利器,不能只是輕忽地說「假消息不要理他」,而應該更積極去揭露其操作邏輯、背後結構,以及社會風險,資訊戰時代已然到來,而每一次點擊與分享,都可能在無意間成爲它的推手,YT還不管嗎?

▼社羣突冒大量「臺灣加入聯合國」高觀看影片,《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網路聲量觀察站分析這波假訊息熱潮的現象,以及潛在風險。(圖/《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