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觸及率暴增125%!臺中數位行銷輔導超強助力「吟遊文創」讓傳統工藝走進年輕世代
▲從市集擺攤到跨境行銷輔導,吟遊文創創辦人陳立凡以永續材料打造新時代的工藝品牌;這場從臺中出發的創業旅程,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一場讓傳統重生的文化實驗。(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張芳瑜/綜合報導
在臺中文創產業的版圖上,吟遊文創設計工作室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以「永續×工藝傳承」爲核心,不僅進行當代文化創作,更深入研究絨花、纏花、蓪草等傳統工藝,嘗試讓「古老技藝」以嶄新姿態融入現代生活。
創辦人陳立凡回憶創業初期:「最困難的其實是被看見。一開始沒有人知道我在做什麼,也不理解這樣的工藝爲什麼重要。」那時,她沒有場地、沒有資金,就帶著作品一個縣市一個縣市地跑市集,從臺中出發到嘉義、臺北等幾乎全臺走透透。「我就是不斷介紹、不斷解釋這些傳統工藝的價值。」
在一次次展覽、市集與駐村的過程中,她慢慢發現,每一次實體曝光都是與世界對話的機會,像是因此被美術館館長注意到作品,後來更有KOL主動拍片介紹;她笑說:「要出去,纔有被看見的機會。」
▲▼陳立凡以傳統材質出發創造出新時代的工藝創作,圖爲永續材質的絨花工藝作品。(圖/記者黃克翔攝)
善用政策資源,讓夢想不只停留在手稿上
面對品牌推廣與營運挑戰,陳立凡從不停止學習。她說:「創業的人會很敏銳地去找資源,看到政府有課程、輔導我都會報名。」因此,她參加臺中市政府跨境體驗示範基地的數位行銷輔導計劃。不同於以往文化或設計類的輔導,這是她第一次用「商業模式」的角度來審視品牌。「老師會很直接指出我哪裡做得不夠好。」她笑着說,「以前銀行也曾直接對我說『妳太理想主義了』,但跨境基地的老師不只批評,還手把手教我怎麼改。」
▲參加臺中市政府跨境體驗示範基地的數位行銷輔導計劃,讓陳立凡建構更完整的商業行銷觀念,有助品牌發展。(圖/陳立凡提供)
在老師的協助下,她重新檢視品牌定位與經營策略,學習SEO、AI運用、影片架構與官網優化,並養成「要留下數位足跡」的觀念。「FB、IG的內容會被滑過去,只有官網能留下專業記錄。」她說,現在的品牌官網已整合作品、研究與部落格,讓更多人能夠看見她對於工藝背後的思考。這次輔導也帶來顯著成效,吟遊文創的社羣觸及率提升逾125%,單日活躍使用者人數成長高達925%。
▲在臺中市跨境體驗示範基地的協助下,吟遊文創成功以數位策略打開品牌新局。(圖/陳立凡提供)
文化與新媒體的完美交會
數位工具不僅帶來曝光,也改變了她看待創作的方式。「新媒體不是隻爲了曝光,而是讓我知道誰真的在關注。」她坦言,不再追求流量,而是專注於讓真正理解作品的人看到內容。她經營Facebook、Instagram、Threads與官網等多平臺,逐步摸索出各自的角色定位,「FB是資訊整理;IG則是互動最強的平臺,特別是臺北的族羣;而Threads在大型活動像文博會期間,流量會特別明顯。」她笑說,雖然自己不擅社交,「但我可以用創作說話。」
新媒體讓她找到與觀衆溝通的語言:對她而言,社羣媒體是一座橋樑,讓東方工藝與現代美學產生連結。「我希望讓傳統工藝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被感受。」她說,「這樣的作品,不只是藝術品,而是能成爲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透過新媒體行銷,吟遊文創讓更多年輕族羣重新認識傳統工藝之美。(圖/記者黃克翔攝)
從臺中啓程,讓文化工藝被世界聽見
陳立凡始終以「從臺中出發、走向世界」爲使命;方法就是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就有這個機會被世界看見,像是她創造的絨花工藝作品,使用了「木頭抽絲做出的永續材料,而不是傳統慣用的蠶絲。」這種結合永續理念的創新工藝相當罕見,也讓她獲得更多海外策展邀請,近年來,她便以工藝創作多次登上國際舞臺,包括法國Maison&Objet展會、日本Design Festa,以及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館)的邀展;「我每年都會研究一種工藝,寫成論文,也希望讓世界看到臺灣的當代工藝。」她說。
▲木頭抽絲做出的永續材料,不是傳統慣用的蠶絲。(圖/記者黃克翔攝)
▲▼陳立凡以東方工藝爲核心,讓臺灣手作藝術走上國際舞臺。上圖爲吟遊文創在2024法國巴黎M&O參展工藝中心畫面;下圖爲2025進駐宜蘭傳藝中心巧藝館。(圖/陳立凡提供)
除了藝術展出,她也積極與企業合作,例如凱基銀行ESG藝術廊道專案。「對我來說,這不只是合作,而是把永續的理念推進更多公共空間。」未來,她期許自己挑戰大型創作形式,呈現傳統工藝的力量,讓臺灣文化以更壯闊的姿態站上國際舞臺。
▲▼上圖爲陳立凡的2025凱基銀行個展,下圖則是2024年羣島藝術園區駐村的講座現場照片。(圖/陳立凡提供)
給青創者的一句話:「你做得很好!」
談起對青年創業者的建議,陳立凡沉思片刻後說:「你做得很好。」她笑着補充:「創業不會一帆風順,每個挫折都是養分。要不斷回望初心,保持柔軟與堅韌。相信自己、繼續走下去,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難關其實都在成就現在的你。」
她的故事也是許多正在創業路上的青年的縮影,從創作的初心到勇敢尋找資源、嘗試數位轉型的突破,吟遊文創以堅持與創意證明:當文化底蘊遇上新媒體,工藝不再只是歷史,而是未來的語言。陳立凡表示:「我始終相信,工藝不只是技術或傳統的象徵,而是一種能與當代社會對話的文化語言。臺中有完整的設計、生產與文化鏈條,我希望以這裡爲基地,把永續工藝的精神融入生活與產業,讓文化不只是保存,而是能被重新使用、被體驗、被喜愛。」
臺中因爲有着位於臺灣中間的地理位置優勢,臺中市政府更是透過場域、資金與研發資源,打造一個支持青創的完整生態,都讓臺中成爲那片最適合夢想萌芽的土壤。
▲吟遊文創創辦人陳立凡用工藝爲夢想發聲,她也鼓勵有志創業者多多利用政府資源,保持初心堅持下去。(圖/記者黃克翔攝)
吟遊文創近期活動資訊:
11/11、11/18|2025 TCOD 臺中原創快閃・絨花體驗課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VVG好樣劇場咖啡(點此報名)*名額有限需提前報名,若觀衆告知「從 ETtoday 看到」可免費體驗。
即日起至 2026/1/13|枝間新綠・陳立凡個展地點:臺北凱基銀行敦北分行(簡介)
商品亦可於宜蘭傳藝園區巧藝館實體選購;最新活動資訊可隨時於官網或社羣平臺(FB、IG)查詢。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