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租借外部軍力”,菲律賓更安全了嗎?
來源:環球時報
加拿大駐菲律賓大使哈特曼日前透露,允許加拿大和菲律賓在對方領土上部署軍隊的《訪問部隊地位協定》正處於談判的最後階段,並有望在年內簽署,屆時加拿大將能夠“更實質性地參與”在南海的軍演和行動。哈特曼同時還對中國在該地區“挑釁和非法行動”表示了“擔憂”。此前菲律賓已經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簽署了類似協議。除加拿大外,它還在與法國和新西蘭進行相關談判,以“應對中國”。菲律賓一些人似乎陷入了靠“租借”外部軍事力量來打造“世界級軍隊”、對抗中國的幻想中。
表面上,馬尼拉不斷僞裝自己“受害者”形象,但它實際上已經成爲“秀肌肉”意願最突出、對地區安全破壞性最強的東盟國家。就在2月4日,菲美空軍搞了所謂的“聯合巡航”, 菲律賓的FA-50 戰鬥機和美國 B-1B 轟炸機參加了演習,內容包括飛越黃巖島。第二天,菲律賓與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海軍又舉行了海上演習,“向中國示威”。自去年以來,類似的雙邊及多邊演習多到“幾乎成爲慣例”,且多涉及南海敏感區域,呈現出與其他地區國家正常防禦性演習完全不同的攻擊性。菲律賓在南海不斷升級的挑釁已經嚴重影響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從反覆炒作非法坐灘軍艦,到拉攏域外國家簽署軍事協議,再到拉加拿大等國“湊數”……馬尼拉手裡拿的劇本看似宏大,實則是糅雜了戰略算計和外交表演的“政治秀”,這些“聯手”暴露出的是心虛。馬尼拉很清楚,它的聲索和主張從國際社會的法理和公序上都說不通,只能靠域外勢力的“軍事拼圖”來讓南海問題激烈化、國際化。因此不惜用自身安全做引線,配合美國在亞太的戰略競爭需要。這其中既有菲律賓長期抱持的野心和幻想,也暴露出某些國家的霸權心態。
菲律賓原本沒有什麼大的外部安全問題,但它生生把自己搞成了地區最不安全的國家之一,淪爲地緣政治的棋子。這個東南亞國家似乎陷入了某種危險的歷史錯位,馬尼拉將國家安全託付於不懷好意的域外勢力的軍事存在,菲律賓儼然成爲地緣博弈的“軍事超市”。這種以主權換安保的交易,恰如將火藥庫建在竹筏之上——不僅裝腔作勢,更是危機四伏。它將讓歷史上長期受美國駐軍之苦的菲律賓陷入更深的對外部勢力依附泥淖,消耗國家發展的寶貴資源的同時,也離獨立自主越來越遠。
一些分析認爲,菲律賓政府對華表現出與自身能力嚴重不匹配的挑釁姿態,與其中期選舉有關。但把自己打造成北約的第一個“亞洲分公司”,不僅不會給馬尼拉帶來“原始股東”的紅利,反而很容易因玩過火而傷及自身。2023年菲律賓向美國新開放4個軍事基地,其中有兩個位於與臺灣一海之隔的卡加延省,這引發了當地的強烈抗議,該省省長曼巴直言不諱地表示,“來自中國、韓國和日本的投資都將避開卡加延,因爲他們害怕卡加延淪爲美國的戰爭據點”。
菲律賓和加拿大等國搞的這種跨洋軍事捆綁,“用19世紀的地緣思維解決21世紀的問題”的過時方式,荒謬而危險。東盟來之不易的團結正在被類似的行動破壞。馬尼拉引入域外軍事力量的舉動,直接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中“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解決爭議”的核心原則。美國鼓吹的“安全保障”,通過製造多層級、交叉覆蓋的軍事承諾來虛化問題的本質,已異化爲安全困境的製造機。
歷史經驗表明,外部軍事幹預從來都是南海穩定的破壞性因素。破解當前南海問題困局的關鍵,在於重新錨定問題的本質。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南海行爲準則”磋商,過去幾年已在海上搜救、油氣合作等領域建立多項信任措施。這些實實在在的進展與加菲軍事協議形成鮮明對比:一邊是地區國家攜手構建合作之網,另一邊是域外勢力忙於編織遏制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