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日關係無須因高市而看淡

旺報社評

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佈局黨的新人事,起用助她登上總裁大位的麻生太郎爲副總裁,出現高市、麻生共治之局。高市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盟友,兩人理念相近,但高市並非派系中人,不擅「料亭政治」,在黨內缺乏組織性奧援,公民黨又宣告退出執政聯盟,高市的處境極爲艱困。

麻生可平衡右傾化

高市言詞犀利、具羣衆魅力,深受基層黨員歡迎,在總裁選舉中藉黨員、黨友相挺,扭轉國會議員票的劣勢而登上大位,但從「黨四役」的人事佈局,可以看出她沒有自己的人馬。她若出任首相,自民黨將重現「雙太陽」現象,麻生有如當年金丸信,將以副總裁之姿主導政務,高市很難成爲日本版的川普或柴契爾夫人。麻生對中態度強硬,但出身政治世家,爲自民黨創黨元老吉田茂外孫,屬「建制派」,應可平衡「右傾化」的高市,避免施政暴走。

高市以安倍政治繼承人自居,在人事上除論功行賞重用麻生派與原茂木派外,啓用「餐券回扣事件」涉案的安倍晉三旗下大將萩生田光一爲幹事長代行,是向黨內外釋出舊安倍派復歸的訊號,希望藉此重整旗鼓,尋回極端保守派選民的支持,以求在下次衆議院大選重獲過半。

新任幹事長鈴木俊一說明黨人事佈局的思考,表示「黨內團結至關重要」,但根據共同社在自民黨總裁選舉後的民調顯示,77.5%受訪者反對「餐券回扣事件」涉案國會議員回鍋出任自民黨或內閣政務官員。高市啓用舊安倍派人馬能否重振自民黨不無疑問,民意顯然不站在高市這邊。

共同社的民調中,高達81.1%認爲這次選舉受到舊派系的影響,高市須正視此問題。高市「全社會包容」、「跨世代團結」的口號響亮,但如何與不當政治獻金及派系政治劃清界線,選民仍在等答案,不容高市用「女版安倍」的形象偷渡舊安倍派重回權力核心。

公明黨對高市有三點疑慮:「政治與金錢的界線」、「歷史認知暨參拜靖國神社」及「排韓反中」。公明黨不希望自民黨官員參拜靖國神社引發外交問題,損及與中、韓等東亞鄰國的關係。高市兩度與公明黨總裁齊藤鐵夫會談,對「政治與金錢的界線」問題仍無法取得共識,公明黨決定分手。未來幾天高早即使取得衆院過半席次組閣,她都無法乾坤獨斷,依個人意識形態治國。

日美關係重於日臺

高市長期以來的保守鷹派色彩與參拜靖國神社的政治態度,使「高市外交」令人不安,53.6%的共同社民調受訪者認爲高市擔任首相中日關係將「惡化」。公明黨總裁齊藤6日在國會會見大陸駐日本大使吳江浩,雙方確認維護中日關係穩定的重要性。齊藤承諾若與自民黨聯合內閣,將牽制高市的史觀及對中、韓的強硬態度,齊藤果然說服高市在參拜靖國神社與對中韓強硬問題上讓步,從中可以看出高市可以妥協的性格,北京無須看淡中日關係。

高市雖「親臺」,但「高市外交」須以大局爲重,對日本而言,關注中美博弈,避免捉摸不定的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演出「越頂外交」,損及日本在中國的利益。高市認同安倍的「臺灣有事說」,但這是對日本週邊安全的關注,而非對臺灣安全的承諾,日本於72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所建構的「七二體制」,仍將制約高市對臺政策。

「日本新聞與傳播研究機構」2024年調查顯示,高達83%的受訪者反對自衛隊武裝介入「臺灣有事」,民意是「和平憲法」的緊箍咒,非高市所能突破。中國無須在對日關係上授人以柄,暫時聽其言觀其行即可。

大陸宜以對美外交爲先,緩解中美戰略矛盾,爲「元首外交」創造條件。習川若能互訪,日本將陷入緊張,一定會設法迎頭趕上,當年的「安倍外交」以「戰略互惠關係」定位中日關係,高市及其他日本政治人物對此應瞭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