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色列凸顯了美國實力的收縮

旺報社評

川普總統極力促成中東和平之際,以色列突然對敘利亞發動大規模攻擊,令美國大感意外。雖然在各方斡旋下,以敘很快達成臨時停火協議,但以色列的行爲對敘利亞新政府的處境、中東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尤其對美國的聲譽,都造成深刻的影響。

中東大國各顯神通

以色列的迦薩軍事行動仍在持續,與伊朗的衝突尚未解決,竟把戰火擴大延伸到敘利亞,改變中東政治格局的意圖,讓美國陷入兩難。回顧以色列一連串的強勢作爲,包括襲擊伊朗核設施、擊殺伊朗革命衛隊高層與核科學家的行動,在在顯示不理會美國的立場,美國不但要繼續照顧以色列的利益,還得維繫與阿拉伯國家的經貿與政治關係,美國霸權收縮的窘境暴露無遺。

敘利亞南部不同族羣間發生武裝衝突,政府軍進駐維持秩序,以色列視當地爲以敘「緩衝地帶」,因而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並同步攻擊南部蘇韋達和德拉地區的敘軍,企圖將敘利亞勢力趕出該地區。

美國對以軍的行動深感不安,表明不支持以色列的行動,黎巴嫩、伊拉克、約旦、土耳其等國相繼譴責以色列,要求停止破壞地區和平。在國務卿盧比歐與敘利亞特使巴拉克協調下,以敘同意暫時停火,衝突暫告一段落。美國原本希望與敘利亞改善關係,川普總統5月間訪問中東,還安排與夏拉會面,現在可能被尼坦雅胡破壞了。

以色列大舉進入敘南並加以控制,擺脫不掉以人道爲藉口擴大戰略利益的批評。以色列自稱爲保護少數族裔及邊境安全,實際行動卻遠超出此範圍。敘南畢竟不是迦薩,而是獨立主權國家的一部分,美國如果一面倒支持以色列擴張,勢必引起阿拉伯國家的戒心,在中東將更難服衆。美國維持中東戰略天秤的努力,不斷遭到尼坦雅胡的挑戰與破壞。

以色列在中東的軍事行動越來越不受美國控制,往往前一刻告知就接着立即行動,甚至把美國矇在鼓裡,事後還要求美國收尾。這些行動的目的,不單在保護失去民心的右翼政權,更是看準美國抽離中東後所留下的權力真空,希望擴大地盤。

賴清德列危險盟友

自頁岩油革命成功後,美國已從石油進口大國轉身能源出口大國,重塑美國與中東產油大國的關係,中東對美國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已遞減,加上中東長期的反恐戰爭無功而返,因而出現「中東疲乏症候羣」,認爲美國在中東的投入、對以色列無條件的長期支持,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從美國這次轟炸伊朗險些造成「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分裂可見一斑。若再加上中國崛起,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美國在中東戰略收縮是明顯趨勢。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權力常態,以色列看到機會,藉口報復2023年10月哈瑪斯發動的「阿克薩洪水行動」趁機消滅周邊敵對勢力,擴大地盤。以色列越來越追求戰略主動、先發制人,自然也越不受美國控制。其實不只以色列,美國中東盟友如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也越來越追求外交自主,追求戰略平衡。

美國在中東無論是說服力還是執行力,都出現下滑情況,已無法完全主導盟友的決策,這讓以色列更願意自行其是,區域大國也不會眼睜睜看着以色列遂行所願,必然加入權力的爭奪,中東局勢恐怕更加動盪,出現地緣權力重組的激烈局面,美國被以色列羈絆的窘境也難以脫身。

2024年初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將賴清德、烏克蘭澤倫斯基與以色列尼坦雅胡並列爲「美國三個危險的朋友」,直指這三位領導人,對於自己國家利益的考量,及對個人政治目的的追求,很可能將華盛頓捲入衝突之中。

不願涉入戰爭的川普上臺後情勢並未改變,烏克蘭戰爭樹欲靜而風不止,以色列有如恐怖情人般需索無度。川普很快會和習近平會面,他將如何拿捏賴清德,以規避「美國三個危險盟友」預言成真,很快就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