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法國‘陣風’賣不出去”賴誰?

來源:環球時報

美聯社最近援引法國軍方匿名消息源稱,今年5月印巴衝突後,中國“帶頭散佈”對法國“陣風”戰鬥機的質疑,對其搞“大規模虛假信息宣傳”抹黑,目的是爲了打擊這款“法國旗艦戰鬥機的聲譽和銷量”。一些法國媒體隨即跟進報道此事,憑着些許“三無”爆料,就腦補出“北京遏制法國在印太地區工業和戰略崛起”的敘事,暴露出西方一些人根深蒂固的老毛病。

這番“爆料”有很多邏輯混亂、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它宣稱“陣風”戰鬥機在印巴衝突後被人盯上,是因爲其性能太優越、且大量出口,所以才成爲“攻擊目標”。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太優秀才遭人嫉妒”,但不知道在5月的印巴衝突期間,“陣風”的表現有什麼值得眼紅之處?難怪這番“爆料”在X等平臺上“翻車”了,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引發多國網友羣嘲。有英國網友說,當你技術不行的時候,只能依靠“宣傳”來推銷你的產品。還有法國網友說,(法國軍方)抱怨實在過於多了,他們應該做點自己該做的事。

5月,一張疑似在印巴空戰中損毀的“陣風”戰機圖片,引發國際輿論關注。但中國官方從未對“‘陣風’被擊落”發表評論,而是呼籲印巴雙方保持冷靜剋制。衆所周知,“陣風”代表着法國軍工的頂尖水平,也是其在全球軍事舞臺上的重要象徵,因此法國軍方對“陣風”的國際聲譽非常敏感可以理解。如果法國軍方真感到“陣風”面臨着某種“銷售危機”,恐怕還是要從自己的產品性能上去找找原因,畢竟在軍售這個賽道上,沒有誰能靠“說別人壞話”就可以提升自己業績的。

從傳播角度看,“陣風被黑”的說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期法國國防工業在海外市場的一些相關報道。秘魯政府日前宣佈,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放棄法國的“陣風”和美國的F-16戰機,決定以35億美元的價格從瑞典採購24架“鷹獅E/F”戰鬥機,泰國空軍最近也準備採購瑞典“鷹獅E/F”戰鬥機。在全球多極化、多樣化發展的當下,國際軍事裝備市場早已不是某幾國壟斷的“專屬領地”。將中國戰機和法國戰機置於“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位置,暴露了西方一些人頑固的零和博弈思維。

“陣風”賣不賣得出去、賣得好不好,與中國無關,中國社會也不關心。把“陣風”在個別市場的得失與中國硬性捆綁,純屬自我加戲,不僅是對現實與自身挑戰的迴避,也是“遇事首先甩鍋中國”的老毛病。西方一些人對中國的指責,很可能恰恰是他們經常乾的事情:爲了“遏制中國崛起”,對中國製造的產品發起大規模的抹黑行動,“試圖破壞其信譽和技術基礎”。另外,此次爆料“恰好”出現在中歐高層交流之際,是否有人硬要製造雜音試圖形成干擾,也令人懷疑。

數十年來,中國政府對軍品出口始終採取慎重、負責的態度,遵循軍品出口三原則:有助於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與西方一些國家爲“打開武器銷路”,甚至不惜在衝突地區煽風點火、加劇緊張局勢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這些都有目共睹。西方一些人與其沉溺於“他者崛起必定對我不利”的零和邏輯,不如真正靜下心來,理性看待新興國家在軍事科技領域的正當進步,認真迴應國際社會期望和平安寧的呼聲。

中國軍力不斷髮展,是中國綜合國力上升的自然體現,完全是爲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需要,從來不是跟誰“打擂臺”。在今年6月份的巴黎航展上,中國殲-10CE戰機因爲和法國的“陣風”戰機同臺亮相而引發熱烈討論。不妨看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聞發言人是怎麼說的吧:兩型戰機都是世界上的先進戰機,也希望各國先進戰機能爲捍衛世界和平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