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消費“開門紅”後 各地還發消費券嗎?
首個“非遺春節”,消費市場一片興旺。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0.8%。
春節檔票房刷新影史紀錄,春運跨區域流動人次超過90億,入境遊明顯升溫……消費市場迎來“開門紅”,爲全年擴內需、促消費奠定堅實基礎。
近日,各地消費成績單也相繼出爐。根據攜程發佈的《2025年春節旅遊總結報告》,今年春節假期國內遊熱門目的地分別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重慶、西安、南京。
2月10日召開的新春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將研究提振消費有關工作放在首位。會議指出,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節後首周,上海等地促進消費動作頻頻。新年促消費,抓手是什麼?
湖南旅遊收入位居榜首
從已公佈的1月通脹數據上,也能直觀感受到消費行業的復甦。
2月9日,1月CPI數據發佈,整體1月CPI當月同比0.5%,顯著高於前值的0.1%。其中,服務價格上漲1.1%,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42個百分點。物價溫和上升,代表着國內消費需求有所修復,也能夠給生產商品的企業帶來更好的盈利預期。
從文旅消費來看,根據文旅部數據,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出遊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遊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
在已公佈數據的省份中,湖南旅遊收入位居榜首,達759.22億元,同比增長16.51%,其中春節假期湖南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87%,長沙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88%。而在遊客數量方面,廣東全省接待遊客8011.8萬人次,位列全國第一,同比增長5.3%。
乘着亞冬會東風,冰雪旅遊的熱度也持續攀升。春節假期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河北等多地冰雪旅遊訂單量大漲,如遼寧冰雪活動帶動旅遊收入增加30%以上,上海、重慶等南方城市冰雪消費也開始火熱。
電影消費是今年春節期間的最大驚喜。今年春節檔總票房達到95.1億元,觀影人次達到1.87億,均創歷史紀錄。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已經突破120億元,躋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
春節檔票房收入前三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成都,共有14個城市票房破億。熱火的電影市場也挽救了不少頹勢中的影院,不少縣城出現“一座難求”的盛景,周邊產品銷售賣到脫銷。
在線上消費方面,“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的帶動下,多地推出系列活動。京東數據顯示,春節前一週,線上消費成交額TOP的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和重慶,成交額同比增長較快的城市爲武漢、長沙、西安、重慶和杭州。
首個“非遺春節”也帶動新型消費熱潮,中式首飾、“非遺”相關商品銷量分別較去年年貨節同期增長45.9%和28.3%,引領年貨消費新潮流。
“需要指出的是,春節消費的火熱,並不代表着全年消費的堅挺。近年來,消費有向節假日集中的傾向,居民消費意願往往會在節假日集中釋放,但在其他時點則表現相對疲弱。因此,要實現‘大力提振消費’的目標,還需要做好紮實的配套工作。”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上海投入5億資金髮消費券
爲持續這股消費熱潮,各地正緊鑼密鼓地推出一系列促消費“組合拳”。
2月10日召開的國常會上指出,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要切實轉變觀念,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費能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大力提振消費”作爲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今年以來,多地動作頻頻,將促消費工作“置頂”。
上海稱得上是近期動作最大的一個地區。2月10日,上海公佈了2025“樂·上海”服務消費券發佈細則;2月12日,《2025年上海市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實施細則》出臺;2月14日,又公佈了全年一系列擴消費重點活動。
例如,在消費券上,上海拿出了5億元的“真金白銀”,包括餐飲、電影、旅遊、體育四大領域。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朱民介紹,本輪服務消費券投入市級財政資金5億元。消費者最早可於2月22日報名參加餐飲、旅遊消費券的搖號,所有消費券於3月1日起覈銷,於6月發放完畢。其中,餐飲券分爲滿300元減90元、滿500元減180元、滿1000元減400元三種,優惠力度總體大於去年。
湖北則拿出1億元,從去年底開始發放了多輪“惠購湖北”零售餐飲消費券,元旦、春節期間安排多批次投放。有數據稱,首批消費券發放當日,全湖北有上千萬人在平臺上參與搶券。
另一方面,“以舊換新”依舊是多地新年促消費的抓手。如四川省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在2月16日印發,按購買的新車銷售發票中價稅合計金額的20%予以補貼;山東以“國補+企業補貼”疊加模式推進家電以舊換新,預計全年開展各類活動不低於100場次,實現促消費額不低於200億元。
各地對於“以舊換新”的推崇在於其實實在在的促消費效果。僅在春節期間(1月28日至2月4日),汽車、家電家居、手機等數碼產品等以舊換新銷售量達到860萬臺(套)、銷售額超過310億元,家電、手機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約166%、182%。
在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看來,當前國內提振消費的政策應對路徑,主要聚焦於穩定居民存量財富、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政府支出、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補貼力度等四大方面。
“提振消費的關鍵是增加居民收入。當前政策重點從以下三方面支持居民增收,一是貨幣、財政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名義GDP增速溫和回升,二是通過穩住房價和提振股價兩大抓手,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三是面對低收入羣體收入增速下滑更快的困境,強調加大惠民生和轉移支付力度。”伍超明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他預計,2025年名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增長5-6%,將略高於名義經濟增速。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