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投行考驗,在審企業229家不足去年同期40%,輔導備案也降了六成
財聯社2月2日訊(記者高豔雲)農曆蛇年已至,券商投行人面臨着一個怎樣的市場以及同業競爭環境。記者聚焦IPO領域展開深入盤點,探尋其中機遇與挑戰。
2025年首月,IPO市場呈現出較爲嚴峻的態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IPO終止項目達29家,其中24家因主動撤回而終止;在審企業共計229家,同比銳減65.2%;發行上市僅11家、募資66.86億元,分別同比減少31.25%和46.81%;新增輔導備案數量爲40家,同比下滑幅度高達64.6%。
儘管數據反映出IPO趨緊,但危機中也暗藏機遇。衆多券商投行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北交所,目前有102單在審公司項目等待在北交所IPO,佔比達44.54%。
在股權融資節奏收緊情形情況下,賣方研究認爲,多元化投行業務收入將成爲趨勢,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有望成爲券商投行業務增量收入來源;香港新股市場復甦狀況良好,港股IPO或成券商投行大方向之一。
撤否情況:16家券商主動撤回24單
撤否終止已成近年來IPO市場顯著現象,這也是投行人在今年面臨的首要問題。
截至1月27日,今年以來,滬深北三家交易所終止審查IPO企業29家,主動撤回24家。
16家券商有IPO項目撤回,主動撤回項目較多的券商有2家,分別是民生證券、東方證券,均有3單項目撤回;有2單項目撤回的券商有5家,分別是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投證券。
9家券商有1單IPO項目撤回,分別是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德邦證券、五礦證券、銀河證券、長城國瑞、國金證券、浙商證券、華泰聯合。
在審排隊:逾四成項目聚集北交所
截至2月1日,共計229家公司在審,同比減少429家,降幅達65.2%。2024年同時點,有658家公司在審。
在審項目數最多的板塊爲北交所,有102單,佔比達44.54%;其他板塊情況爲滬主板(41單)、創業板(39單)、深主板(26單)、科創板(21單)。
50家券商涉及上述IPO排隊項目,排隊家數排名前三的券商是中信證券(20單)、國泰君安(19單)、中信建投(17單),其他排名靠前的券商還包括中金公司(14單)、招商證券(12單)、國投證券(11單)、民生證券(11單)、華泰聯合(10單)、海通證券(10單)、國金證券(9單)。
此外,廣發證券有7單,國信證券、東興證券、東方證券、開源證券各有6單,浙商證券、東吳證券各有5單,有4單的是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西部證券、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北證券。
有3單IPO項目排隊的是興業證券、國元證券、德邦證券,有2單的券商是東方證券、申港證券、平安證券、方正證券承銷保薦、財通證券、東莞證券、光大證券、華創證券,有1單的券商爲華源證券、中銀證券、長城證券、東海證券、中泰證券、天風證券、首創證券、中德證券、國融證券、國新證券、第一創業、中天國富、信達證券、江海證券、五礦證券、財信證券、聯儲證券、甬興證券。
發行情況:上市11家,募資額減少近五成
易董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發行上市家數共計11家,較去年同期減少31.25%;募集資金總額66.8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6.81%。
上市公司數最多的板塊爲創業板和科創板,均有4家,深主板、滬主板、北交所各有1家;募集資金總額最高的板塊爲科創板,達28.14億元,其他板塊募集資金情況爲創業板(20.88億元)、深主板(7.81億元)、滬主板(8.13億元)、北交所(1.9億元)。
10家券商斬獲上述IPO項目,IPO保薦數量最多的是中信證券,有2單;其他9家券商各有1單,這些券商是天風證券、中泰證券、申港證券、東興證券、華泰聯合、國元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中信建投。
輔導備案:新增40家,同比驟降六成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1日,今年以來,新增輔導備案40家,環比下滑25.93%,同比下滑64.6%,去年同期爲113家;上述IPO輔導數量超過去年月度均值,2024年新增IPO輔導備案371家,月均31家。
今年1月,中信建投與國信證券IPO輔導備案數量最多,有4家;IPO輔導備案數量爲3家的是華泰聯合、天風證券、國投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中信證券,有2家IPO輔導備案的是浙商證券、招商證券,有1家備案的是中金公司、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興證券、南京證券、申港證券、財通證券、華金證券、國海證券、廣發證券、國金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英證券、民生證券。
“華英證券+民生證券”IPO輔導數量合計爲2家。此前消息稱,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合併後的“國聯民生”,成立保薦子公司,將國聯證券投行子公司華英證券與民生證券的投行業務進行整合。
1月僅是全年的“1/12”,IPO市場政策回暖情況,還有更多期待。
賣方: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有望成增量來源
在IPO趨緊情形並未根本性轉變情形下,拓展更多的方向已是當務之急,這一觀點得到賣方研究的認可。
山西證券研究指出,隨着2024年10月20日證監會召開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專題座談會,提出逐步實現IPO常態化,積極培育耐心資本,股權融資規模有望企穩回升。同時多元化投行業務收入成爲趨勢,預計投行業務下滑壓力將有所緩解。
2月1日,證監會主席吳清撰文提到,活躍併購重組市場。進一步發揮好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完善“併購六條”配套機制。
去年12月14日,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會議強調,牢牢把握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這個着力點,增強發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適應性,鼓勵以產業整合升級爲目的的併購重組,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國泰君安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劉欣琦在研報中指出,當前股權融資節奏收緊的背景下,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有望成爲券商投行業務增量收入來源。企業客戶資源、專業服務能力更具優勢的頭部券商有望在投行業務生態演進的過程中繼續維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