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天案 審查NCC人事的照妖鏡

中國時報社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人事案延宕1年,現在行政院再提名4人,但提名人在立法院的發言,卻完全沒有堅持專業理念、捍衛新聞自由的風骨,益發證明民進黨權力團伙捨不得放掉對媒體的掌控。期盼立院諸公對NCC人事案嚴格審查,才能擋住政治黑手,爲新聞自由留下喘息的空間。

綠政媒共生 NCC視而不見

NCC委員懸缺已久,行政院撤回原提名名單後,於7月再提名包含主委成功大學資工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蔣榮先、副主委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特聘教授程明修、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黃葳威,以及世新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羅慧雯4人。

立法院日前審查人事案時,曾經表態支持「關中天」、發表〈新聞自由能吃嗎?〉文章的羅慧雯,成爲立委關注焦點。她解釋說,當時是作爲學者說明爭議,中天的問題在於製造假新聞,無法換照理由還包括內控、自律機制的失靈,且前一次換照時承諾事項沒做到。

這樣的發言就很離譜了,中天未能換照真的是因爲假新聞嗎?中天針對NCC列舉的所謂「假新聞」事證提起訴訟,迄今NCC已經連續26次敗訴,法院一再認定中天並無違反事實查覈原則,並撤銷原裁罰。臺北高等行政法院2022年更認定,對於鳳梨價格低落等3段內容,中天均已盡查證義務,並無任何損害公共利益情事,NCC遽認中天違反事實查證原則,解釋法律及適用法律皆有錯誤。

而且,看看如今綠油油一片的電視臺,民視、三立、年代、壹電視,哪個不是一面倒爲民進黨塗脂抹粉?政論節目成了民進黨的傳聲筒,哪還有媒體獨立、公正、平衡的專業精神?中天被關之後,綠媒更是無所忌憚,民進黨政媒共生體益發猖狂,扭曲事實、雙標、抹黑、扣帽根本家常便飯,NCC有出來制止嗎?羅慧雯看看現在綠媒的新聞與政論內容,真的能昧着良心,對綠媒的亂象及黨政共生的畸形現象視而不見?辨別真假新聞的能力都沒有,堪任NCC委員?

NCC組織法第一條,就言明成立宗旨是「落實憲法保障之言論自由,謹守黨政軍退出媒體之精神,促進通訊傳播健全發展,維護媒體專業自主。」NCC本應該是媒體專業及新聞自由的捍衛者,卻成了民進黨的走狗,替民進黨修理不聽話的專業媒體,把換照權力當成控制媒體的手段,甚至做出民主國家所未見的關閉新聞臺決定,爲臺灣的民主史留下一記可恥的污點。

提失格委員 欲掌控媒體

對於中天關臺,另一位被提名人黃葳威說,那是新聞史「很特別」的事件,但不清楚算不算「污點」。一家電視臺被羅織的罪名關了臺,在新聞史上是不是污點,一個專業學者沒有心中的一把尺嗎?她既沒有理念與骨氣說那是個污點,又沒有膽子說那不是污點,對臺灣民主與新聞史上如此重大的事件,話說得含含糊糊,完全看不出對媒體專業、自主及新聞自由有什麼基本的信仰與堅持。這樣一個和稀泥的人選當了NCC委員,對臺灣媒體生態能產生什麼正面價值?還不過是又來了一位執政者的打手?

歸根結底,如今NCC的人事延宕,基本原因在於NCC擁有太大判決媒體生死的權力。本來依據新聞自由原則,媒體報導及評論內容,既接受大衆公評,也接受法律管轄,有違法處,受害者大可提告索賠。私人經營的媒體,經營成敗自有市場來決定,由政府公權力來決定其營業生命,完全違反了新聞第四權監督制衡施政者的精神。

新聞自由之所以珍貴,就是能爲民喉舌,揭發施政不當及弊端,讓小老百姓能不受當權者的糊弄與恫嚇。如果行政權反過來對媒體有判生判死的權力,這個監督制衡機制便會立即崩潰。而且,對媒體的控制權就像魔戒一樣,當權者戴上後便捨不得放手。民進黨即使失去了國會多數,還是一再提名唯唯諾諾的NCC委員人選,即可見放不下對媒體的掌控欲。立委們對NCC委員必須好好把關,沒風骨只想當官的一律封殺,藉此或可順便清理一下學界倖進求官的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