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共富警務站室5個 組建爲企服務團隊16支 紹興柯橋公安爲企提供全流程警務保障

□ 本報記者 王 春

□ 本報通訊員 劉斌凱

前不久,2025中國紹興柯橋國際紡織品面輔料博覽會盛大啓幕,吸引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萬餘名採購商齊聚“國際紡都”。而在這場商貿盛宴中,有一抹“藏藍”悄然守護着展會的安寧,爲這場行業盛會增添平安底色。

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聚焦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共富警務”建設爲牽引,以數字化改革爲抓手,深入實施“駐村融治 — 駐企優商”行動,致力於打造更有溫度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近兩年,該局涉警初信初訪總量同比下降18.7%,行政敗訴、複議撤變、國家賠償零發生,社會化訪評滿意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警務服務深度嵌入本地產業鏈

柯橋區被譽爲“託在一塊布上的經濟強區”,作爲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年交易額超4000億元,日均客流量超10萬人次。

柯橋公安堅持以“黨政主導、公安主動、企業主體”的工作思路,將警務服務深度嵌入本地產業鏈,通過網格化布建中國輕紡城、中紡時尚中心等5個共富警務站室,拓展15個“11087”爲企服務專區和43個警企聯絡室,組建由16支189名企業警官、行業警長、知產警官組成的爲企服務團隊,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全流程警務保障。同時,針對企業高頻需求推出18項個性化服務,從解決實際問題到提供政策指導,切實滿足企業日常經營的多樣化需求。

在夯實線下服務體系的基礎上,柯橋公安進一步拓展數字化賽道,緊扣紡織產業特色與實戰需求痛點,構建起實用高效的數字化應用矩陣,自主研發“柯小安”共富警務集成平臺,依託AI智能模型實現社情民意一網歸集、企業訴求一鍵響應、事項處置閉環流轉。

柯橋公安創新構建合同詐騙、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預警模型,打造“紡都雲安”網絡安全監測、涉衆型經濟犯罪打防工具,爲企業精準開展“安防數檢”;創新研發“柯卡通”銀行卡解凍應用,貫通羣衆、公安、銀行三端數據鏈路,建立涉企賬戶快速解凍“綠色通道”,自去年6月上線以來,已累計爲1553戶經營戶解凍資金1.7億餘元。

創新驅動打造智慧化執法體系

2024年12月,柯橋公安成功偵破一起侵犯本地知名酒企的註冊商標專用權案,抓獲以陸某爲首的犯罪嫌疑人4名,涉案金額達500餘萬元。

產業的競爭力源於創新,而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錨定這一關鍵核心,柯橋公安高標準運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立商標、專利、版權“三合一”保護體系,集中提供專利預審、版權登記、侵權判定等“八大綜合服務”,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在執法模式方面,柯橋公安積極探索創新,致力於打造智慧化執法體系。他們實施涉企執法、行政檢查“一件事”治理,構建“五統一”涉企檢查標準體系,在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的同時,有效履行監管職責,真正實現“有感服務、無感監管”。

此外,柯橋公安實行“偵打防追”一體化作戰,建立涉企案件快受、快偵、快追“三快”和舉報投訴受理覈查機制,確保涉企案件能夠得到及時、高效地處理。2024年以來,共抓獲涉企犯罪嫌疑人190名,挽回經濟損失2.04億元,有力震懾了涉企違法犯罪行爲。

爲進一步優化涉企執法工作,柯橋公安還深入開展涉企“掛案”清理、涉案款項專項審計等專項行動,對15起涉企“掛案”進行全面清理,清理率達100%,切實解決企業長期懸而未決的法律問題,讓企業真正卸下包袱、輕裝上陣。

在柔性執法中釋放溫度與善意

在涉企執法過程中,如何巧妙平衡“力度”與“溫度”?

柯橋公安的解法是:以“柔性執法”釋放法治善意。一方面,他們建立涉企行政案件經濟影響評估機制,對重大案件在48小時內啓動跨部門會商,形成“一點發起—聯合上案—精準研判”的工作閉環,最大限度減少執法對企業帶來的影響。

另一方面,柯橋公安積極推行“輕微不罰”制度,實施67項免罰清單,並創新推出“公益代罰”“警示課堂”等柔性措施。今年以來,已對2568起輕微違法以教育整改替代處罰,讓企業既認識到自身錯誤,又感受到執法的溫度。

“原以爲會被重罰,沒想到參與交通疏導公益服務就免予處罰了。”某物流公司老闆因輕微違規,在得知“輕微不罰”決定後感慨地說。

“處罰不是終點,幫助企業健康發展纔是關鍵。”柯橋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柯橋公安還深入實施“三書同達”模式,在送達處罰決定書時同步提供《合規建議書》《信用修復告知書》,配套落實減時限、減環節、減材料、減次數“四減”措施,並開展“點對點”上門服務,幫助企業完善後期“修復”工作,着力解決執法“罰後不管”、企業“盲目整改”等現象。今年以來,該局已上門指導受罰企業62家,幫助35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王 春 劉斌凱)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