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施工智能化 家庭社區雙升級
一張戶型圖就能生成多種風格的裝修效果圖,裝修過程AI監測實時進展實現“裝修不用盯”,家庭“智能管家”升級爲“生活管家”,智慧社區大大提高居民生活安全性和便利度……在居住領域,從設計施工、居家生活到社區管理,人工智能不僅提升了人居環境的舒適性、安全性、便利性,還推動了居住行業的智能化、綠色化、適老化轉型。
戶型圖秒變效果圖
裝修全程有AI監工
新房裝修或老房翻新前,你只需要拍下房屋圖片或者找到戶型圖,即可通過AI工具將多種裝修風格一鍵“放入”自己家,快速生成效果圖——裝修新手從毫無頭緒到靈感滿滿不是難事兒;裝修從業者在跟客戶溝通需求時,使用AI工具生成效果圖,不僅能夠提升作業效率,也能獲取更多裝修設計思路;房產經紀人在房屋帶看過程中,能夠讓購房者提前看到未來家的樣子,解決了購房決策的一大痛點。如室內設計裝修AI工具“設牛”,截至2025年2月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50多個城市上線,累計服務用戶超300萬人,生圖超過8000萬張;尚品宅配打造AI設計工廠,通過深度學習用戶偏好,生成個性化家居設計方案,並實現設計與生產鏈路的無縫對接;還有部分裝飾企業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進一步推動了家裝在客服、設計等方面的智能化革新。
貝殼智庫發佈的《AI在居住領域的創新應用研究報告》顯示,如今,在建築設計和家裝設計領域,AI的應用已經實現了大規模落地。藉助BIM技術和生圖大模型,AI突破了傳統設計的侷限,能夠快速生成大量設計方案,極大地提高了設計效率。
在家裝設計方面,一些大模型已具備實拍生圖、戶型生圖、參考圖生圖等多種生圖功能,爲用戶提供了“所想即所見、所見即可得”的家裝體驗。通過深度學習用戶偏好,生成個性化家居設計方案,並實現設計與生產鏈路的無縫對接。這些AI應用不僅提高了設計效率,還通過數據驅動和算法優化,減少了錯誤和重複工作,提升了設計質量。
在建築施工和家裝施工過程中,AI技術的應用重新定義了施工流程和工藝。一方面,智能攝像頭實現了無人施工監測、材料進場識別、抽菸監測、工服識別、整潔度識別、工藝識別等功能,幫助施工服務方提高施工質量與工期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過AI賦能視頻數據整合分析,可以讓家裝消費者查看裝修進度、監督裝修質量。基於AI視覺算法,還可以每日或每週生成工地視頻報告,解讀裝修進展,實現了“裝修不用盯”。
除了家裝智能攝像頭,還有許多智能硬件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手持3D智能掃描儀可以自動生成尺寸和結構精準的圖紙;多模態“AII牌”,可以自主總結提煉服務內容並完成系統記錄,並提供多維度改進服務的分析建議;智能全景記錄儀則能夠以“人+AI檢”的方式3D實現家裝標準化驗收。
AI創新融合“好房子”
智能管家升級生活管家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適應人民羣衆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近期,多地明確指出要增加“好房子”的供給。在此背景下,AI技術與“好房子”建設的融合路徑,正成爲行業創新焦點。
如今,居住空間的智能化變革,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居住方式:智能門鎖可以通過指紋、密碼或面部識別技術,讓居民告別傳統鑰匙,享受更加便捷安全的出入體驗;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能夠依據環境變化與時段差異,動態調整光線明暗和冷暖色調,精準營造契合心境的室內光環境;智能溫度調節裝置運用智能算法學習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實現溫度參數的個性化適配,讓居家空間溫度始終保持體感最佳狀態;智能音箱或者智能網關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實現語音控制家電、窗簾等;智能攝像頭能夠實時監測室內情況,以及通過行爲分析預判風險,一旦檢測到老人長時間靜止、火警等異常情況,就會啓動緊急通知並聯動其他設備採取相應措施;遠程控制的空調、熱水器、電飯煲等智能家電,則讓人們在回家前就能提前調好室內溫度、準備好美食,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
值得關注的是,隨着人們對健康居住環境需求的提升,智能家居綜合控制系統逐漸成爲新建住宅的標配,通過智能感知,智能調控溫度、溼度、光線,過濾水垢、持續輸送新風等,智能化構築室內健康環境。居住空間與人的更多連接和智能交互,讓家變得更加舒適和高效。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智能家居主要依賴後期加裝產品及設備,不同智能產品之間使用起來相對獨立,兼容性不足,操作相對複雜。在智能家居的後半場,隨着智能家居產品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一站式”整裝的發展普及,全屋智能將打開新的發展空間,徹底改變人們的家居生活方式。
未來,每個家庭的“智能管家”不僅能夠幫助家庭成員控制智能設備,還能通過深度學習和數據分析,掌握家庭成員習慣,根據家庭特點及家庭成員活動,主動調控居家環境,甚至結合家庭成員情況自動安排膳食計劃並自動下單購置食材,成爲人性化的“生活管家”。更加豐富的智能家居產品體系將能爲家居生活提供進一步支持,如利用智能牀墊跟蹤睡眠質量,利用智能廚電合理安排膳食等。住宅功能大模型與燃氣、電力、熱力、排水防澇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功能大模型聯網運行,還可以實現智能生活繳費等居住功能。
AI滲透至安防等領域
智慧社區提升生活體驗
一個由AI技術賦能的智慧社區什麼樣?當前,AI在智能物業與智慧社區中的創新應用已滲透到安防、管理、控制、服務等多個領域,顯著提升了物業運營效率與居民生活體驗。如智能門禁系統結合人臉識別與車牌識別,實現無感通行;智能攝像頭通過AI算法分析監控畫面,檢測可疑入侵、煙火、消防通道違停、跌倒或異常滯留等異常行爲,並自動取證告警;智慧停車系統可以通過傳感器跟蹤空間使用率,動態調整停車位佈局分配、停車動線等;AI客服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快速解答居民問題,處理報修、繳費等需求。
智慧社區還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大模型匹配社區居民的行爲習慣、興趣需求,實現個性化推送定製資訊、社區活動等,促進社區資源共享和居民互動。智能環境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和調節物業區域內的溫度、溼度、空氣質量、噪聲等環境因素,提升居民生活體驗。
未來,隨着深度學習、預訓練大模型、機器人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機器將能夠自主控制和與人類交互,打開社區生活新場景。例如,AI智能攝像頭能自動識別非社區成員,並根據人員行爲主動判斷安全風險和及時做出正確舉措;24小時巡檢車等智能機器,能智能優化巡檢路線,發現社區地面垃圾、違規停車、高空拋物、火星、異味等異常情況並進行及時的維護;智能設備維護機器,可以到管道和設備中進行檢測和修復潛在故障;當前已經落地的“髖部助行外骨骼”助行設備,未來可以發展獨立感知環境的能力,幫助用戶作出智能化決策,讓更多老人走出家門、走向社區;作爲具身智能的載體,機器人可以在更多的居住場景落地,例如網購的包裹可以由小區機器人管家送達,讓封閉小區更加安全便捷。文/本報記者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