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新住持首次低調露面 「堅持佛教傳統」曾不願評價少林寺

▲少林寺新住持印樂法師,上任第二天被陸媒捕捉到畫面  。(圖/翻攝 第一財經直播)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少林寺「釋永信事件」引發輿論風波後,陸媒《第一財經》重返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採訪,以現場直播方式,正好巧遇新任少林寺住持釋印樂法師現身,這也是其上任後少見的公開露面之一。

大陸嵩山少林寺爆出醜聞,現任方丈釋永信遭控私生活混亂,更疑涉挪用寺廟資產、違反教規與刑事犯罪等多項案件,引發宗教界譁然,目前已經遭撤職,由新任住持印樂法師低調上任。

陸媒《第一財經》報導,今天31日上午11時50分許,媒體釋出畫面顯示,之前的方丈室外被臨時圍擋包圍,不對遊客開放。只見新上任的方丈釋印樂法師面帶微笑揮手,向鏡頭及在場人員簡單示意,隨即由側門步入方丈室,同行的還有數名僧人與工作人員,未發表進一步談話。

作爲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長年以來承載宗教信仰與文化象徵雙重角色,然而也因與旅遊開發、商業化運作密切相關,屢遭外界爭議。過去旅客常見寺內武僧手持收款二維碼,佛殿前高價推銷「平安香」引發衆怒。不過根據陸媒報導稱,這次採訪發現過去飽受爭議收費的平安香、全家福香現象被取消,偶爾遇到的僧人也大多選擇沉默,不願過多交流。

此外,在少林藥局門口仍有部分藥貼、藥膏銷售,標價每盒100至150元人民幣不等。據一名現場僧人表示,這些藥品爲根據少林古方由社會企業代工生產,仍屬寺方監製,目的在於中醫藥文化傳承。

▲ 少林寺新住持印樂法師 。(圖/翻攝 百度)

外界頗爲關注的是這位新住持上任之後,將會在少林寺的管理上有哪些變化?資料顯示,印樂法師出生於1966年7月,河南桐柏是他的故鄉。1982年,年僅16歲的他毅然剃度出家,邁出了修行之路的第一步。1983年9月,他前往南京棲霞寺受具足戒,正式成爲一名僧人。

隨後,在中國佛學院棲霞寺僧伽培訓班和中國佛學院深造。畢業後,投身於河南省佛教協會的工作,一路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洛陽市佛教協會會長等重要職務。2003年10月,印樂法師受河南省佛教協會委派,前往洛陽白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1日,他榮膺白馬寺方丈,開啓了長達20年的方丈生涯。在這20年裡,印樂法師對白馬寺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發展,讓這座「中國第一古剎」重新煥發生機。

▲少林寺前住持方丈釋永信。(圖/CFP)

與少林寺前住持釋永信相比,印樂法師在對待商業化的態度上有着明顯的差異。釋永信時期,少林寺走上了商業化發展的道路,涉足影視、醫藥、食品、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擁有衆多商標,建立起龐大的商業版圖。而印樂法師在擔任白馬寺方丈期間,對商業化始終持謹慎態度。

世紀之初,白馬寺啓動擴建工程時,面臨着巨大的資金缺口。當時寺院的收入僅有門票與少量社會捐資,面對數億元的建設資金需求,印樂法師依然堅守底線,明確表示白馬寺沒有申請一個商標,也沒有申請的打算。

▲在商業化掛帥年代,印樂法師儘可能平衡堅持佛教傳統精神。(圖/翻攝微博)

曾有商人找他商談用白馬寺商標生產「白馬寺素餅」,他既未答應也未反對,但始終在思考如何避免市場化行爲,遠離商業誘惑。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提案,建議國家商標局杜絕對佛教名寺的各種類型的商標註冊,認爲佛教名稱、名號、知名寺院名稱被作爲商品商標註冊,不僅侵犯佛教的知識產權,還褻瀆佛教聲譽,損壞了佛教的莊嚴與清淨。

值得注意的是,印樂法師曾在媒體上被問及如何評價少林寺。印樂法師2007年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少林寺依靠商業化運作,使經濟與社會效益達到雙贏,您有沒有這樣的打算?」

當時,印樂法師回答,我不想評價少林寺,白馬寺堅持按照佛教傳統去做,更好地維護、保留、傳承佛教傳統、佛教文化,「能聽到遊客說『白馬寺纔像個寺廟樣』這簡單的評語,我們就很快樂,也就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