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6家企業終止!原因有哪些?分拆上市、科創屬性不足、報告期業績下滑大額分紅等成重點問題
2024年4月27日至5月5日,深交所和上交所共終止了6家正在衝刺IPO的企業,其中上交所終止2家,深交所終止4家企業。這6家企業中,有2家已經通過上市委會議,仍然未能倖免。
《摩斯IPO》研究後發現,明朝萬達爲新三板轉板於科創板進行二次上市的企業,其報告期內業績已經出現下滑趨勢,並且公司科創屬性不足,做爲一家數據安全公司卻大量成本用於外購技術服務,研發費用很大一部分用於委託開發,自身研發能力遭到監管質疑;國宏工具在研發人員佔比、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和發明專利數量等幾項上市指標上,均是踩線達標,其科創屬性不足,是其終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六淳科技做爲蘋果二級供應商,高度依賴下游果鏈客戶,業績持續性和穩定性被拷問,公司核心技術能力不足,同時異於同行的毛利率增長趨勢,也遭到質疑;華一股份做爲鋰電池電解液企業,在鋰電池行業整體下行,產能過剩價格戰激烈的當下,募資擴產難過監管這關;高義包裝做爲傳統的紙製印刷包裝企業,毛利率持續下滑,產能利用率低的同時募資擴產,合理性不足;濰柴雷沃企圖分拆上市,獅子大開口募資50億元,其中用於補流的資金就高達10億元,但報告期分紅超過17億,分拆上市的合理性實在難令人信服。
1
明朝萬達科創屬性不足
技術能力被質疑
北京明朝萬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朝萬達”)4月29日終止IPO。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爲自然人股東王志海、王東、喻波,3人直接和間接控制公司29.10%的股份。保薦人爲中德證券。公司是一家數據安全供應商,主要向政府以及金融、電信、能源、製造等行業客戶提供企業級數據安全產品和安全系統開發服務。該公司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並在2019 年 3 月終止掛牌,後轉板衝刺科創板,於2022年12月底提交上市材料。
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數據安全產品、安全系統開發與服務、硬件及其他三大類,其中七成營收來自安全系統開發與服務。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明朝萬達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3.18億元、4.0億元、4.70億元、1.2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275.31萬元、5530.39萬元、4744.41萬元、-1803.7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1年,明朝萬達收到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爲1059.40萬元、1524.28萬元和1297.93萬元,佔淨利潤的46.56%、27.56%和27.36%,並且公司2021年淨利潤開始下滑,2022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已經出現虧損。報告期內,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持續爲負,分別爲-1,620.92 萬元、-4,759.19 萬元、-13,071.66 萬元和-8,084.89 萬元,下滑較快且低於當期淨利潤水平。其經營現金流持續爲負主要是存貨和應收賬款持續增長所致。
圍繞市場地位、核心技術、科創屬性、研發費用和毛利率等問題,交易所在兩次問詢中均反覆追問。
明朝萬達毛利率遠低於同行可比公司,且持續下滑。報告期內,同行可比公司安恆信息、亞信安全等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爲63.79%、62.24%、61.24%、59.77%,而明朝萬達的毛利率僅爲40.91%、46.44%、43.56%、33.49%。
明朝萬達超過90%的成本用在外購技術服務上,且公司研發費用遠低於同行可比公司。明朝萬達的研發費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委託開發費。2019年至2021年,委託開發費分別佔研發費用的28.16%、42.95%和34.16%。交易所要求公司對自身核心研發能力作出詳細的解釋和說明,是否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等等。
公司根據賽迪顧問發佈的報告,說自己在中國數據安全產品市場2021年銷售額所佔比例爲5.8%,排名位居中國數據安全市場第二名。有關公司市場地位——“行業第二”的問題,交易所要求其說明發行人披露的行業排名和市場地位是否謹慎、客觀。其實,明朝萬達在此前的披露中試圖模糊概念。數據安全細分領域較多,包括安全內容管理、入侵檢測與防禦等多種產品類型,每一細分市場的主要競爭廠商都在 10 家以上。監管的追問讓其必須補充更多信息。
2
國宏工具踩上市標準線
科創屬性不足
國宏工具系統(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宏工具”)4月29日終止IPO。公司主要從事超高精密數控刀具和集成電路封裝楔形劈刀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報告期各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 2.31億元、2.96億元和 3.4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 2407.38 萬元、4313.59 萬元和 5681.86 萬元。數控刀具和楔形劈刀產品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健新合計控制公司64.99%的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研發人員佔比、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和發明專利數量等幾項上市指標上,均是踩線達標。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爲1276.30萬元、1533.17萬元、1864.62萬元,合計4674.09萬元,累計研發投入佔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爲5.35%,僅略高於5%的上市要求。截至 2022 年底,公司研發人員爲 57人,佔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爲 11.61%,剛好達到10%的要求。
報告期收購公司,“湊齊”發明專利。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國宏工具共擁有已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然而其中4項來自報告期內收購的公司,如果沒有收購,國宏工具發明專利數量達不到新規的7項。同時,與同行可比公司相比,國宏工具的發明專利數量、研發費用、研發人員數量及佔比等指標皆墊底,且差距明顯,公司技術先進性待考。
前不久,上交所剛修訂科創板上市申報標準,對申報科創板企業的研發投入金額、發明專利數量以及營業收入增長率設置更高標準,強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長性等指標要求。其中,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指標由6,000萬元提高至8,000萬元。此外,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從5項提升到7項以上。
國宏工具最初計劃登陸創業板,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中信證券對國宏工具創業板IPO事項進行了近3年的輔導,但在此次申報科創板IPO時,國宏工具將保薦券商變更爲了申萬宏源。同時,2023年7月公司曾被抽中現場檢查。公司在2021年、2022年現金分紅共計4613.64萬元,擬用募集資金6000萬補流。
3
六淳科技高度依賴果鏈
業績可持續性存疑
東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六淳科技”)5月2日終止,從受理到終止歷時1037天,經歷了4輪問詢,最終還是沒能走到終點。一般經歷4輪問詢的擬上市企業是比較少見的。其保薦機構爲華西證券。華西證券近日被正式暫停保薦機構資格,這就意味着六淳科技後續必須更換保薦人。唐淑芳、莫舒潤夫婦直接或間接合計持有發行人72.04%的股份,系公司實際控制人。
六淳科技主要從事電子產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應用於蘋果、華爲、小米、OPPO、VIVO、三星等品牌的終端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精密功能性器件行業競爭較爲充分,行業集中度不高。
公司屬於蘋果供應鏈企業,終端客戶主要爲蘋果公司,直接客戶的集中度高,對客戶富士康、鵬鼎控股存在重大依賴。六淳科技銷售產品中最終應用於蘋果公司產品的金額佔比分別爲 81.96%、76.81%、71.30%。報告期六淳科技報告期內發行人前五大客戶佔比分別爲 91.28%、81.90%、72.63%,其中對報告期各期第一大客戶富士康、報告期各期第二大客戶鵬鼎控股銷售收入合計佔比分別爲 71.67%、69.45%、59.94%。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六淳科技高度依賴下游客戶以及蘋果業務成長性的問題交易所在多輪問詢中均反覆追問,可以看出交易所對其營收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擔憂。因爲六淳科技僅爲蘋果二級供應商,其主要通過富士康、鵬鼎控股等一級供應商的合格供應商認證進入蘋果供應鏈,而其競爭對手領益智造、安潔科技、恆銘達、博碩科技等已成爲蘋果一級認證的功能性器件供應商。
對下游客戶的高度依賴,也導致公司應收賬款較高。報告期期末,六淳科技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爲 1.17億元、2.01億元和2.27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 65.58%、55.10%和 53.34%,對公司資產質量影響較大。2019年至2021年底,六淳科技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爲 628.82 萬元、1109.90萬元和1231.82 萬元。
同時,公司報告期毛利率持續上升的合理性問題也被交易所反覆追問。2021 年,發行人毛利率由 2020 年的 34.20%增長至 37.05%,與大部分可比公司 2021 年毛利率下滑的情況存在差異。
六淳科技的核心技術和研發費用等問題也被交易所不斷追問,要求其解釋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爲 3.51%、3.42%、3.44%、3.63%,同期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爲 5.03%、5.48%、6.26%、7.03%,公司研發費用率低於同行業均值且差異呈逐年擴大趨勢。公司擁有各類實用新型專利 70 項、發明專利 4 項,其中一項發明專利還是受讓取得,發明專利數量少於同行業可比公司。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核心技術是否爲獨有技術、是否存在被仿效和被替代的風險。衆所周知,消費電子行業是個更新迭代非常快的行業,在對下游果鏈高度依賴的情況下,其技術迭代能力是否能符合客戶需求,對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六淳科技計劃用1.2億元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而報告期,公司在經營性現金流爲負的情況下現金分紅6119萬元。
4
華一股份報告期業績下滑,
行業進入下行週期
蘇州華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一股份”)4月30日終止IPO。公司保薦機構爲國盛證券。發行人主營業務爲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碳酸亞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3C 產品及儲能等領域,當前以新能源汽車所用的動力電池爲主,其可比公司有華盛鋰電。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王振一、顧紅霞夫婦合計直接持有華一股份51.16%的股份,直接持有及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華一股份58.50%股份的表決權,爲華一股份實際控制人。
報告期內,華一股份的業績已經開始出現大幅下滑。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3.95億元,同比下降22.80%,實現歸母淨利潤約1.06億元,同比下降41.18%。2023 年一季度,預計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63.25%至 63.78%,預計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 77.45%至78.86%。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否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報告期內業績就開始大幅下滑一般是監管重點關注的信號。
其實這和鋰電池行業整體進入下行週期,產能過剩和價格戰激烈有關。招股書顯示,華一股份本次擬募集資金8億元元,募集資金扣除本次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公司年產116,500噸新能源鋰電池電解質及添加劑項目。此時繼續募資擴產,是否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市賽緯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德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如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這3家企業IPO審覈狀態變爲“中止”,均爲新能源電池電解液相關行業,它們後續的審覈進展還有待觀察。去年以來,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撤回IPO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與行業整體發展趨勢有很大關係,這些企業趕得時候不好。
5
高義包裝產能利用率低,
募投合理性不足
廣東高義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高義包裝”)4月30日終止上市進程。其保薦機構爲中信證券。高義包裝專注於消費電子、小家電、電子煙、酒類等領域的紙製印刷包裝,主要產品包括精品彩盒、紙箱、紙託、說明書、標籤以及各類紙袋等,公司下游客戶以消費電子、小家電、電子煙和酒類爲主。高義包裝的實際控制人爲任志生,任志生直接持有公司44.60%的股份,任志生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73.47%的股份。
從2020年到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42億元、8.71億元、9.34億元和7.9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 7991.77萬元、7622.34萬元、9095.76 萬元及 6576.70 萬元。目前,公司彩盒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過60%,但彩盒、說明書銷售單價呈下降趨勢。2020 年度、2021 年度、2022 年度、2023 年1-9月,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分別爲 33.17%、27.87%、26.42%、26.50%,呈下滑趨勢。
報告期內,高義包裝產能利用率分別爲81.74%、84.61%、79.27%,產能利用率較低。2020年和2022年,高義包裝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爲1836.80萬元、2157.40萬元。公司擬募資7.7億元,其中5.6億元用於建設包裝生產項目,1.3億元用於補流。交易所要求公司解釋產能利用是否充分,是否存在產能利用率下滑的風險,存在現金分紅情況下利用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必要性、合理性。
6
濰柴雷沃分拆上市被質疑,
分紅超17億補流10億
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濰柴雷沃”)4月29日終止IPO。公司主要從事農業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拖拉機、輪式穀物收穫機械、履帶式穀物收穫機械、玉米收穫機械和其他農業機械。報告期內(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136.54億元、172.16億元 、171.642億元和 76.5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 8243.06萬元、12.31億元、7.73億元和 4.56億元。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合併口徑資產負債率分別爲 85.45%、84.84%、83.40%及82.54%,公司資產負債率整體較高,主要系報告期內進行多次分紅,淨資產減少所致。
此次上市,濰柴雷沃計劃融資50億元,其中補充流動資金10億元。而在報告期內,濰柴雷沃分別在2021年和2022年分紅7.8億元和9.61億元,合計超過17億元。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司持有貨幣資金餘額約爲 96.79 億元。2019 年和至2020 年,公司各類農業機械產能利用率多數低於 50%,履帶式穀物收穫機械和玉米收穫機械產能利用率在35%左右。2021 年和 2022年 1-9月,除輪式穀物收穫機械外,其他農業機械產能利用率均低於 85%,募集資金擬用於提高拖拉機產能建設及農業機械改造等。
問詢中,深交所要求說明報告期內存在大額資金分紅、貨幣資金且公司產品產能利用率極低的情形下,募集資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IPO收緊的當下,報告期大額分紅是監管關注的重點問題。
同時,兩輪審覈問詢中,濰柴雷沃分拆上市的必要性及合規性均被關注。濰柴雷沃本次發行上市實際上是控股股東濰柴動力(A+H)分拆上市,濰柴動力於2022年6月才實現對濰柴雷沃的控制,新舊控股股東目前還存在糾紛,有涉訴風險。另外,監管要求說明濰柴動力於2022年取得公司控制權後分拆上市的原因,在“突出主業、增強獨立性”方面的必要性及商業合理性。同時根據公開信息,濰柴動力在2021年2月還公佈了擬分拆火炬科技至創業板上市的分拆預案,深交所要求說明濰柴動力擬分拆多個子公司進行上市融資的必要性。
隨着今年IPO的收緊,分拆上市的企業也成爲重點關注對象,監管愈加關注分拆上市企業上市募資的必要性。此前同樣是港股分拆上市的深圳市科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臨近上會時也被緊急叫停,最終終止。
作者 | 摩斯姐
來源 | 摩斯IPO(MorseIPO)
關注摩斯IPO
添加摩斯姐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