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美國訂單 同期最佳
經濟部昨(22)日指出,今年3月我國來自美國訂單達188.5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月增14.8%,年增30.7%。外界關注,是否因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公佈前、美國客戶急拉貨?經濟部統計處長黃於玲表示,提前拉貨潮是有,但主要仍是因美國對AI需求太強勁。
經濟部統計,今年3月來自美國接單金額較2月增加24.3億美元,較去年3月增加44.2億美元,增加不少。和去年同期相較,電子產品增加29.5億美元,年增51.9%,資通訊產品增加9.3億美元訂單,年增20.7%。今年第1季接自美國訂單達516.6億美元,年增22.3%,表現亮眼。
黃於玲表示,廠商通常會以客戶付款國家或地區來回報訂單來源國,美國客戶下單最多的確是電子、資通訊產品,但不代表貨全部都會銷往美國,有可能是銷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說,訂單來源國不等同於出口國。
今年3月來自東協訂單爲88.3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月減4.5%,但年增26.3%,以電子產品增加10.6億美元或增加51.7%較多。第1季來自東協訂單273.2億美元,年增23.9%。黃於玲說,東協訂單主要是來自AI需求及臺商供應鏈轉移。
此外,今年3月來自日本接單27.6億美元,年增5億美元、21.9%,表現佳。其中以遊戲機等增加2.5億美元、年增105.2%,資訊通信增加2億美元、37.8%較多。黃於玲說,包括伺服器、手機、筆電等都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