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興觀點/落實永續精神 納入性平思維

當我們談論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時,「性別」議題往往不在首要討論之列。然而,隨着ESG(環境、社會、治理)風潮興起,性別平等逐漸被視爲一項關鍵的社會責任目標,也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性別平等對經濟發展有着正面影響。

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1981年正式生效。該公約強調男女應享有平等的經濟、社會、文化、公民和政治權利,各締約國須採取適當的立法與政策來消除性別歧視,並確保女性在教育、就業、保健、家庭、政治等各方面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機會。CEDAW作爲全球婦女權益重要指標,國際上視爲消除性別歧視基礎文件。隨着各國將此條款逐步內國法化,其理念也滲透到政策制定與社會思維,進而影響企業永續發展策略。

ESG強調企業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的永續責任,而CEDAW的核心價值在於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平等,這與ESG中的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高度契合。例如:

環境(E):在推動永續發展政策時,納入性別視角,如鼓勵女性參與綠色產業、提供性別友善的技術訓練,避免環境政策對女性造成不平等影響。

社會(S):提升職場性別平等,確保公平薪資、反性騷擾政策,並推動育嬰友善職場,促進女性在供應鏈及決策層的參與。

治理(G):增加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層的性別多元化,確保企業制度符合CEDAW原則,並建立申訴機制及透明的性別指標報告。

我國金管會更是要求上市櫃公司在永續報告書中揭露人權資訊,包括性別平等政策與員工福利,顯示政府對企業在治理結構中落實性別平等的重視。

企業若能將CEDAW的核心價值與ESG策略相結合,不僅能彰顯社會責任,更能提升品牌形象,帶動長期的永續發展。例如,推動女性在永續發展產業中的參與,不僅擴大綠色經濟規模,也能平衡職場性別比例,實現真正的包容與公平。

在全球永續潮流下,性別平等已成爲衡量企業是否真正落實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之一。未來企業若能透過CEDAW指引,強化內部性別平等,不僅能成爲社會典範,更能在永續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中部辦公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