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陷阱」 官媒籲嚴管盲卡盲盒 泡泡瑪特股價跌
官媒呼籲加強監管盲卡盲盒,造成泡泡瑪特20日股價下跌。(香港中通社)
中國官媒央視日前才刊文,指泡泡瑪特的IP玩偶Labubu「盲盒熱」,折射出世界對中國製造的認可;但人民日報20日刊文稱盲卡憑藉「未知驚喜」吸引未成年人,誘導他們沉迷於非理性消費,直指這是精心設計的「商業陷阱」,呼籲加強監管盲卡盲盒。泡泡瑪特股價20日收盤下跌約5.23%。
泡泡瑪特的IP玩偶Labubu紅遍全球,其中一個賣點是以盲目的方式出售,其隨機性及不確定性增加了消費者開箱時的驚喜與期待,激發消費者收集商品的慾望。
央視14日以「LABUBU一隻難求!中國潮玩,何以潮向世界?」爲題發文,指Labubu是集明星效應、社交傳播、盲盒玩法、二級市場、品牌聯名於一身,多重賦能推動迅速「出圈」。文章並指出,Labubu的暴紅「折射出的是世界對中國製造的認可」,也代表着「Made in China」向「Created by China」的進化躍遷。
但人民日報20日則以「盲卡盲盒哪能『無拘無束』」爲題發文,指這兩年繼盲盒火爆後,盲卡憑藉「未知驚喜」的賣點,迅速在兒童青少年中走紅。非理性消費在兒童青少年中屢見不鮮,部分孩子爲了追求稀有卡牌,單次消費高達人民幣數百元甚至數千元。
人民日報以「盲卡盲盒」入題,不過未詳細介紹近期以泡泡瑪特爲主的火爆盲盒營銷;文章稱,盲卡早已超越簡單的收藏功能,變成兒童青少年社交圈裡的「硬通貨」,爲了在社交中不「掉隊」,不少孩子省吃儉用,甚至與抽到卡的同學高價交易。
天津王先生表示,帶孩子王小萍出去逛街,見到盲卡店就非要買;晚上回家拿平板說看網課,「其實偷偷看盲卡直播」。初中生王小萍說,自己追「原神」的盲卡,「一週100多元(人民幣,約3.9美元)零花錢都花在這上面了」。
文章形容直播主以誇張的表情、話術,誘導未成年人不停購買盲卡包。文章指,未成年人沉迷的背後,也存在「商業陷阱」與監管滯後的問題。文章還引述律師觀點,稱盲卡通過話術誘導消費,有違法之嫌,建議相關部門應當給盲卡盲盒出臺嚴格的規章制度。
此外,都市快報報導,泡泡瑪特官方商城小程序多次彈出相關商品的補貨通知,同時在天貓官方旗艦店、抖音潮玩直播間等也大量放貨。而供大於求,直接導致二級市場價格大幅下跌。
香港媒體指出,受報導及補貨影響,在港上市的泡泡瑪特、布魯可等盲盒概念股逆市下挫,泡泡瑪特股價20日最多曾跌6.6%,布魯可20日收市亦跌9.7%。
官媒呼籲加強監管盲卡盲盒,造成泡泡瑪特20日股價下跌。(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