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成功的必備能力:管理與激勵

傳統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適應新時代員工的需求,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激發團隊的潛力和創造力。本文從管理的本質出發,探討了爲什麼人需要管理、管理的核心應該聚焦於什麼,以及爲什麼現代管理越來越難。

———— / BEGIN / ————

曾幾何時,中國企業一旦增長乏力,就會習慣性地呼喚員工身上的“狼性”。

但是大人,時代真的變了。

新一代的80後企業家們,外表都比較書生氣,並不“狼性”,更崇尚理性與科學。與上一代的“江湖氣”形成了鮮明反差。

張一鳴曾說:一個好的公司,應該是:優秀的人才+充分的Context+少量的Contro組成的管理模式。

像傳統企業那樣搞層級化、制度化的治理方式,對90後00後員工的激勵價值並不大。

如果你想獲得理想的事業成就,管理與激勵是必須跨過的一個大關。

爲什麼人需要管理

有一種情況,人是不需要管理的。就是通過招聘好一點的員工,告訴他目標,讓他自己管理自己。

字節就是這麼幹的,應屆生50萬年薪總包,還有各種優厚的福利待遇。形成了極度自驅的組織文化,常常大力出奇跡。

但核心問題是,你不是字節。

大部分傳統行業,你甚至給不了管理者50萬年薪總包,給基層開個1萬月薪都相當困難。

這要歸因於大部分商業模式的毛利水平,以及公司的所處階段,決定了用不起那麼多高端貴人。

所以,管理者往往所面對的,都是一羣不那麼自驅的人,勢必需要大量的管理動作。

不成熟的管理者往往都會期待一個夢幻團隊,裡面有一些能力強的孫悟空、很多老實幹活的沙和尚和幾個活躍氣氛的豬八戒。

這是不可能的。

團隊成員可能更多的是在沙和尚肩上的那根扁擔,資質平庸,既不會高強武功,過往戰績也極爲普通。

爲什麼?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人分爲三種。一類頂級人才爲夢想和願景工作,少之又少;二類優質人才追求成就與進步,俗稱上進心,有但不多;三類普通人才混口飯吃,走哪算哪,追求安逸。

第三類普通人才是衆生相。沒啥夢想,想要賺錢,中線是希望學到東西,高線是升官發財,但底線,也要圖個心情舒暢。自驅是不可能自驅的。

成熟的管理者,往往都是用着這第三類60-70分的普通人才,通過激勵與氛圍,帶領平凡團隊成就非平凡事。

只能如此?只能如此。

管理者在成爲管理者之前,往往都是第二類或第一類人才,自驅力非同一般,皮糙肉厚耐操抗壓,成長速度非常快。

只有不需要管理的人,纔有可能成爲管理者。

剛晉升的不成熟管理者往往會期待團隊成員都跟他自己一樣,有活兒是真幹,有事兒是真抗,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但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遇到現實,迎來的肯定是失望,接着是痛苦,最後是接納。

沒有所謂的夢幻團隊,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們早就都晉升了,只有那根扁擔是升不上來的。

怎麼用好平淡無奇的扁擔,才真正考驗一個人的領導力。

優秀的一類二類人才,他們往往薪資你給不起,成長訴求你給不到,平臺空間瞧不上,一旦學到真東西馬上提桶去大廠。

所以招人的時候,緊扣四個字,聽話肯幹聽話肯幹聽話肯幹。

如果你真把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招來,沒有緊箍咒的你,一旦有路線之爭,孫悟空第一個就提桶,因爲他上天是齊天大聖回花果山是美猴王,沒必要在你這裡苦逼嘛。

一旦團隊壓力持續過大困難過多,豬八戒也會找機會提桶,因爲再不濟上天也是天蓬元帥下地也是高老莊莊主。

而看似老實踏實的沙和尚,在你這裡刷了穩定的履歷把之前殺人放火的黑歷史洗掉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能去當個山大王。

但是,只有那根扁擔,ta哪裡也去不了,只能跟着你。

如果有這麼一羣聽話肯幹的扁擔,加以激勵與調教,遇河變舟,遇山變柺杖,遇妖怪變武器,何談西天取經不成?

在這裡,你需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達成目標清晰、路徑明確、執行到位,如何把木扁擔激勵成金扁擔,就是管理者的價值了。

再換句話說,如果都已經是夢幻團隊了,那麼也不需要管理了。

管理的核心主抓什麼?

一言以蔽之,收買人心。

德魯克包裝爲,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的善意與潛能。

芒格總結爲,複雜的官僚程序並不是文明社會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張無縫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網。沒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羣可靠的人,他們彼此之間有正確的信任。

殊途同歸,都是收買人心,把人心緊緊聚在了你身邊,相互信任相互依靠。

管理操作工和管理知識工作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

操作工的每一個操作都是能被衡量與記錄的,不需要ta們進行創新與思考,所以管理起來,恐懼驅動也能達到效果。

但現在大部分的管理對象,都不再是操作工,而是需要想象力與創新精神的知識工作者。

ta們的所思所想和工作產出,其實是不完全能被記錄與衡量。也不能這樣做,因爲創新是不能被監控的。

所以,想要有好的產出,那麼一定需要讓ta們心甘情願的爲自己工作,避免只是混口飯吃的思維。

怎麼做到激發與激勵呢,唯有收買人心,收買成自己人。

當然,只用收買幾個合適扁擔的人心就夠了,給他們足夠的情緒價值、信任價值、成長價值與幫助價值,升值加薪優先考慮。

那麼剩下的扁擔,好一點的就跟着榜樣學,不想學的也沒關係,該做的事做好能交差便是,升職加薪就別想了。

我們先簡化任務,收買人心的本質是什麼。

人心是什麼?有時候是慾望,有時候是需求,有時候是期待。

扁擔的人心很簡單,底線是圖個心情舒暢,中線是希望學到東西,高線是升官發財。

簡單理解核心訴求有三:錢到位、幹得爽、有成長。

錢到位好說,該爭取的爭取。幹得爽就難了,你都幹得不爽,怎麼讓底下人幹得爽?

一定還是有辦法的。

首先把工作流程化和模塊化,這樣可以降低工作的複雜性和難度,讓人覺得做事情有章法,儘量降低執行難度。

其次,不重要的事情,不做,緊急的事情,少做。長期專注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這樣可以降低非必要的工作量。

第三,超出他們職責或能力範圍的,自己幹,這類問題都是要向外部協作和爭取資源才能做的,非單一部門能推動。

最後,眼裡要容得下沙子,即使是低質量產出也不要批評,鼓勵和引導爲主。良性溝通和舒服無壓的團隊氛圍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尤爲重要。

這樣,底下人多半做起事情來,就舒服很多了。

你不能抱有那種想法,就是我當員工的時候,這些不用教自己都會梳理得很好。好吧,這是你晉升的原因之一。

錢到位,幹得爽之後,還要有成長。即使是最不上進的人,底層也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能力的成長,都是好項目和好機會磨出來的,所以你要幫助團隊拿到有價值的項目,這樣整個團隊在公司層才立得住。

在錢到位、幹得爽、有成長之外,每個人的人心還不太一樣。這就需要管理者去了解具體的人,知道ta內心想什麼,然後看是否能精準匹配訴求。

一個很好的技巧便是,多在工作和生活中,從細節處關心ta,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從ta的角度做些得人心的事,說些得人心的話。

比如做完很有難度的項目後,該慶功慶功,該表揚表揚。比如在身體不舒服時,多多表達關心,主動提供幫助。

有時候往往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最得人心。

收買人心的結果就是相互信任,相互激勵,相互支持。如果你已經做到了,那麼恭喜你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啦。

“制度約束行爲,仁政贏得人心”,商鞅變法與周文王的對比已經證明:高壓管理雖短期有效,但只有仁政才能獲得長期追隨。

收買好人心後,就已經是一個不錯的團隊了,但要達成優秀團隊,還有第二步要做。

優秀團隊首先要講清楚願景與使命,定位與價值。要形成贏的理念,是一個能贏的團隊。

接着是要建立團隊的核心價值觀,比如客戶第一、使命必達這類,好的團隊價值觀其實都很接近。

最後是足夠的授權。誰決策誰負責,做得好一定要激勵,有時候結果是難以想象的好。

從收買人心到落地願景,從實到虛,到這一步,就是一個真正優秀的團隊了。

當然很不幸,與直覺相反的是,團隊越小,管理難度越大。團隊越大,一旦捋順了,基本不需要管理了。

所以你要把團隊越做越大,纔會遇到第二種風景。小團隊的核心是收買人心一起共事,大團隊的核心是實現願景與理想。

爲什麼管理越來越難

首先,這是一份工作,拿了錢就先辦事,辦好事再說別的,不想再辦事,也要想好,去哪可以繼續拿錢,拿更多錢。

這是白得不能再白的話了。

工作的本質是交易,我們在用自己的時間和才能,通過一家公司,與市場交換金錢。

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的著名理論,公司會產生的原因,就是人們自己直接與市場交易成本太高,公司會給大家省點勁。

那也就是說,當你跟公司交易,比你直接跟市場交易還費勁時,你就可以離開這家公司過更好的生活了。

問題就出現在這裡。現代人覺醒之快之深刻,遠超想象。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要有直接跟市場交易的能力、資源與底氣。

大部分人已經看到了職場的真相,行業是不確定的,公司是不確定的,甚至崗位也是不確定的。

如何對抗這種不確定性,直接跟市場進行交易,不再把自己賣給公司。互聯網的內容時代,年輕人發現解決職場的問題,是不進入職場。

果然,問題都不是被解決的,而是被消除的。

以往幹好-晉升-更大的晉升-順利退休的路徑,已經被35歲狠狠砍了一刀,你想管理好現在異常清醒的年輕人,很難。

你連web3、數字遊民、比特幣、IP、AI等新概念一竅不懂,拿什麼跟他們共情。

時代發展到現在,如果有得選,絕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上班的,這是人性,即使是管理者也一樣。

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爲了不工作,互聯網內容越發達,世界越沒有信息差。

當抖音不斷的推送,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人生的意義是詩與遠方時,你很難不被這天然的真誠所打動。

所以大人,時代真的變了,大家對於工作的需求度和重視度,至少相比上個時代,降低了許多。

物質豐盈的時代,再怎麼吃口飽飯是不難的。大家精神上的追求越來越多了。

以上,便是我基於自己實際的踩坑經驗總結出來,與大家理解不一樣的管理思維。

我是真心認爲,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配當下的年輕人了。時代真的變了,所以都得跟着轉變,不然是要被淘汰。

管理本身與商業分析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好的管理能力,任何優質的商業分析結果都無法落地。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小河運營筆記,作者:小河運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