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語-環境部擴大盤查 企業因應五撇步
溫室氣體盤查不僅是符合法規的必要動作,也是幫助企業瞭解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形的第一步,透過盤查結果可讓企業對症下藥、優化能源使用,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圖/本報資料照片
爲持續推動我國的溫室氣體減量行動,環境部3月公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要求服務業、大專院校、醫療機構、運輸業等符合規定者進行盤查登錄作業,以擴大排放源管理。
雖本次規範對象不用進行查驗,且環境部表示未來將設計平臺對接臺電用電資訊,管制對象僅須透過工商憑證登入即可獲得用電資訊,但這樣的做法僅可能協助企業盤查向臺電購買的外購電力使用部分(屬範疇二),其餘的外購蒸汽或範疇一的部分仍須由企業自行盤查。因此,企業仍須具備溫室氣體盤查知識與能力,才能在2026年4月底順利申報2025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可依循「邊、源、算、報、查」五步驟:
一、「邊」界設定:確認企業進行盤查的組織範圍。
建議企業可參考「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之規範,以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覈准設立、登記或營運的範圍爲準,例如商工登記的營運邊界。
二、排放「源」鑑別:確認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包含範疇一的直接排放,與範疇二的間接排放。
範疇一:包含使用鍋爐、緊急發電機、公務車、堆高機等設備,而產生的燃料燃燒排放;製程中因物理或化學變化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使用冷卻系統(冷媒逸散)、化糞池(甲烷逸散)等設備/設施所出現的逸散。
範疇二:透過外購電力或蒸汽使用空調、照明、冷凍冷藏等設備,藉由能源輸入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三、排放量計「算」:企業依據使用的能源或原料數據,採用「排放係數法」或「質量平衡法」等不同方法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因此步驟需要負責同仁知道要計算什麼以及如何計算,建議企業可指派專責人員參與培訓課程或聘請顧問專家協助,可讓計算結果更加準確;或企業可參考部分政府單位(如環境部、經濟部等)所提供碳排放計算工具進行試算。然而,不論如何計算,企業都應先完整保存數據使用之佐證資料(如電費單、加油單等),纔可完整呈現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情形。
四、「報」告撰寫:將企業盤查的過程、方式、計算結果等資料彙整成完整報告。
五、排放量「查」證:企業透過內部查證或委由外部單位審覈,確保盤查結果的真實性。(本次規範對象無須委託查驗機構查驗)
對受規範的企業而言,溫室氣體盤查不僅是符合法規的必要動作,也是幫助企業瞭解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形的第一步,透過盤查結果可讓企業對症下藥、優化能源使用,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