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死了」有醫學根據!這種病患者是高危險羣 醫警告:有生命危險
醫生引述文獻指出,心臟缺氧的患者因傷心等情緒而引發的心絞痛,「比起運動引發的頻率還要高」。(路透)
許多影視作品都會有角色傷心過度,突然心臟病發作摀住胸口倒地,甚至因此死亡,原來現實中真的有可能發生。臺灣1名醫生引述文獻指出,心臟缺氧的患者因傷心等情緒而引發的心絞痛,「比起運動引發的頻率還要高」,大腦的額下葉在情緒受到刺激或有壓力時,會被異常活化,繼而導致心絞痛,提醒任何人特別是心臟疾病患者,需要保持放鬆,調整工作減少壓力,一旦無法自行緩解,需要尋求家人和醫療人員的協助。
病人服藥或做手術都無改善
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其facebook專頁參考文獻表示,雖然醫學進步,但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服藥後持續心絞痛,也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接受完心導管手術治療,心臟疼痛還是沒有緩解。
情緒引發的心絞痛比起運動引發頻率更高
雖然心臟血管狹窄會導致缺氧性心絞痛,但情緒尤其是傷心引發的神經連鎖反也是症狀無法緩解的主因,情況非常嚴重,「心臟缺氧的患者因爲情緒引發的心絞痛,比起運動引發的頻率還要高」,更有研究資料顯示,病人持續心臟疼痛者,有較高的生命危險。影像掃描發現大腦的額下葉在情緒受到刺激或有壓力期間,會被異常活化,產生心絞痛,包括冠狀動脈收縮、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痛覺提高等。
患者記得保持輕鬆
劉醫生提醒,心臟病病人記得要放鬆,調整工作減少壓力,患者如果無法自行緩解,請向家人和醫療人員尋求協助,「是真的有醫療上的重要性,請對自己好一點」。
延伸閱讀:
氣色差、常疲倦要小心!醫生揭心臟病、三高警號 謹記護心6招
冠心病|30歲男子無三高突發血管閉塞?非典型症狀容易延誤診斷!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