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海”,換個方式“看”電影

新華日報記者 周嫺

走進南京大華大戲院,戴上VR頭顯的瞬間,90後白領李睿發現自己“置身”於一艘潛艇中,緩緩潛入海底後,眼前出現蝠鱝、海龜、白鯊、海豚等多種虛擬海洋生物。李睿通過手電筒操控着海底的光線明暗,走過水母搭起來的“仙境之橋”,在海底“種植”珊瑚,在沉船中尋找“寶藏”。“這完全顛覆了我對電影的認知!”李睿感嘆道。

近日,多家虛擬現實影院亮相江蘇。觀衆走進電影院,除了“看”電影,還可以“走進”電影,成爲故事的一部分,傳統影院的邊界也隨之被打破,標誌着電影放映模式從“單向傳播”向“沉浸交互”的變革。

從“看故事”到“走進故事”

今年3月,南京大華大戲院打造的江蘇首個標準化、院線級VR大空間劇場——“白澤幻境VR大空間劇場”亮相,推出《夢迴絲路》《海洋奇幻之旅》《美麗星球》《一夢入大唐·昭陵探秘》《祖國疆域·深空》等作品。劇場負責人胡雯潔介紹,VR技術打破“單向傳播”模式,讓電影從“線性敘事”進化爲“可探索的敘事場”。改變的不僅是觀影方式,“電影”本身也被重新定義——除了是銀幕上的光影,還是一個可進入、可互動的虛擬宇宙。

從“銀幕敘事”到“空間敘事”的革命,正在重構130年來的電影語言。

海安喜潤城VR沉浸影院是南通首家VR影院,運營剛滿一個月就吸引1500多名觀衆體驗,總票房突破4萬元。海安瑞海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仲星昊介紹,影院採用最新的VR眼鏡,帶領觀衆解密埃及金字塔、穿越回大唐領略市井繁華、登上飛船開啓星際冒險,抑或重返恐龍時代。“這些影片通過互動體驗,讓觀衆深度融入故事情節,通過選擇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版本,這種參與感很吸引年輕人。”仲星昊說,VR影院的客羣中,近七成是學生,復購率較高。

這些虛擬現實電影並非簡單炫技,不少作品有着豐富的科學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祖國疆域·深空》堪稱一部“沉浸式”航天史詩,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到伴飛嫦娥五號,再到抵達中國空間站,每個步驟和場景均在航天科技專家的嚴格把關下生成。再如,大華《敦煌:神獸出動》項目,製作團隊花費700多天1∶1復原14個敦煌場景,確保每個細節都經得起考究。觀衆可以穿越至敦煌石窟,一睹壁畫上的飛天風采。

每一次轉頭都可能觸發新劇情

4月初,常州亞細亞影城推出虛擬現實電影《法老的寶藏》,市民王浩化身古埃及探險家,在虛擬金字塔的裂隙間自由行走,與5名同伴協作對抗大祭司,阻止魔蠍王復活。逼真的場景、精彩的劇情,讓王浩全然忘了那是虛擬世界。當子彈擦過耳邊,他下意識地蹲下,結束後才發現自己的膝蓋被磕青了。

支撐虛擬現實電影的是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記者瞭解到,VR電影經歷三代演進,起初,觀衆需要坐在固定座椅上,進行360°全景觀賞;後來告別傳統固定座位,觀衆可以背上揹包電腦,在一定空間內任意活動,與虛擬場景進行抓握、點擊等互動;如今裝備精減爲一副VR眼鏡,交互方式也更爲豐富。在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VR電影獎《蒼穹》中,製作團隊甚至爲每個場景設計多個不同的敘事分支,觀衆的每一次轉頭都可能觸發新的劇情。

《法老的寶藏》項目技術負責人沈達向記者介紹,如今,大部分VR影院採用的是“大空間定位技術”,支持多人同時自由移動。他們通過LBE技術實現精準定位和導航,可以支持6名觀衆同時在300平方米的空間內自由行走,避免路線交叉與碰撞。毫米級光學定位系統精準捕捉每個動作,實現“所見即所觸”的臨場感和沉浸體驗。

沈達認爲,當電影藝術進入“可觸摸的夢境”時代,這不僅是技術迭代,更是人類感知方式的革命。接下來,他們計劃從單純的“視聽媒介”向“全感官敘事平臺”探索,進行觸覺、溫感、嗅覺等多模態反饋。他們還將上線“嗅覺模擬系統”,讓爆炸後的硝煙味、熱帶雨林的潮溼感都成爲敘事元素。“這種多感官刺激能帶來驚人的代入感,當虛擬物體的觸感接近真實,當懸崖邊的風吹亂髮絲,當冰川的寒氣滲入骨髓,虛擬電影的敘事藝術進化出新的身體性語言,故事便有了全新的表達維度。”沈達說。

技術之外更需文化內核

作爲一個新生事物,虛擬現實電影也面臨着內容同質化、發展參差不齊等問題。

無錫影都文旅負責人朱浩東坦言,目前市場上的虛擬現實電影數量不多,類型不夠豐富,獲得公映許可證的更是極少數。他期待,虛擬現實電影走出類型化,商業片、文藝片、動作片百花齊放,給予觀衆更多元的選擇。

“目前國內VR大空間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僅《消失的法老》等少數項目達到國際水準,多數作品在敘事方面仍較薄弱。”仲星昊認爲,虛擬現實電影應在技術賦能下進行深度重構,技術與敘事相輔相成,唯有更豐富的空間場景,更多路徑的敘事設計,才能持續不斷地吸引觀衆。

江蘇省電影家協會理論與評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永禕認爲,VR電影要規模化發展,離不開政府從政策引導、標準制定、人才培養三個維度進行規範性建設,比如因地制宜出臺鼓勵措施,統一技術標準,鼓勵高校開設VR影視製作課程,培養兼具影視美學和技術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VR電影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它能爲電影行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大華影院總經理王永飛認爲,VR電影的本質是電影,當技術的新鮮感消退後,怎樣重構故事框架,如何給經典IP注入新內涵,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這是VR電影需要的文化內核。希望未來將經典戲曲等中華傳統文化融入VR,喚起更多觀衆的情感共鳴。

這與幾位同行的想法不謀而合。仲星昊是土生土長的海安青墩人,他希望開發出還原青墩先人生活的VR電影,讓孩子對於家鄉有更深的歸屬感。常州亞細亞影城坐落於古運河畔,總經理楊誌慶正在策劃《夢迴大運河》VR電影項目,引導觀衆穿越時空,去觸摸最古老的“奔牛埭”,俯瞰運河兩岸“篦樑燈火”,傾聽孟河鎮連綿數十里的搖櫓聲。“這樣的VR電影纔有靈魂。”楊誌慶說。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