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公司協會女力論壇/AI 軟技能 未來用人關鍵

由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主辦的「臺灣女力論壇」15日登場,左起優時比製藥公司東國際市場副總裁李宜真、臺新銀行總經理林淑真、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所長馬靜如。記者曾吉鬆/攝影

由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主辦的「臺灣女力論壇」,15日邀集產官學界重量級女性領袖,聚焦「AI時代下的用人策略與文化轉型」,除分享AI導入的實務挑戰,也展現「女力」在科技轉型與用人決策中的關鍵角色。

這場論壇邀請臺新銀行總經理林淑真、比利時製藥公司優時比(UCB)東國際市場副總裁李宜真、以及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所長馬靜如律師,針對人工智慧(AI)工具實務應用、人才驗證能力與倫理挑戰等面向,進行一場深具實戰經驗的交流,展現女性領袖在科技時代下的前瞻思維與行動力。

林淑真指出,臺新早在四、五年前便開始投入AI建設,雖曾因時機過早、技術尚未成熟而面臨開發成果無法應用的挫敗,但這些經驗如今反成轉型的基礎。爲推動AI真正落地,臺新採取「種子部隊」策略,在各部門挑選一至兩位員工進入AI團隊接受訓練,學成後返回原單位以點帶面擴散AI文化,加速AI工具的導入與內化。

林淑真強調,數位轉型不只是技術升級,更關鍵在於人才結構的重塑。她指出,企業若要走向國際,必須重視員工是否具備國際經驗與視野,這也被納入臺新的升遷評估。隨着AI應用加速,溝通力、學習力與跨部門協作等軟技能(soft skills)將是未來用人的關鍵。

李宜真以藥品經濟學舉例,她指出AI雖可快速搜尋全球數百筆資料生成文本,但「使用者的價值是在於,我們要去驗證(validate),我們要去交叉查覈(cross check)」。她提醒現場企業領袖:「請AI把出處調出來給我看,再去點那個出處看AI引用的那一段話是不是一致的,如果不對,就請它調整。」李宜真強調,企業需要的是能與AI共同成長的使用者,而不是被AI誤導的操作者:「如果你不能交叉查覈,就是最高風險。」

馬靜如則從法遵角度補充,提醒企業領導人:「現在很多人鼓勵員工用AI,但公司內部的機密資料,只要打進外部AI系統,那個就變成公共財產。」她強調倫理與保密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領導人必須建立完整的內控流程與資料保護機制,避免企業在AI應用中產生法規風險。

論壇也聚焦展現女性領導人在數位轉型中的實戰韌性與判斷力。面對員工對AI導入的抗拒與挫折,林淑真分享臺新的經驗指出,過去失敗的案例往往出在員工無法判斷AI產出的正確性。她說:「你給他,他可能沒有這個知識能力去背(負責),那就不是他平常的工作。」因此,臺新的做法是由具備專業背景的員工使用AI,纔能有能力去「驗證(validate)」產出的內容,降低錯誤與落差。

李宜真指出,企業在推動AI轉型時,不能忽視員工所處的人生階段與生活壓力。「其實我們觀察到30到40歲區間的年輕員工,他們可能剛好進入家庭組成的階段,可能有懷孕、育兒的壓力,」她說,「他們開始會考慮,要不要轉職、要不要離開職場。」因此她呼籲企業應該提供更多元與彈性的支持制度,才能在AI轉型的過程中,真正留住「這一羣最有生產力的關鍵世代」。高階女性人才正加速浮上臺面,數位時代的未來,需要更多能領導、敢質疑、願轉型的女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