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偏愛美元理財?一季度委託理財交易規模大增185.60% 掛鉤美元標的規模翻倍

財聯社3月25日訊(記者郭子碩)3月24日晚,比亞迪(002594.SZ)發佈公告,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擬使用自有閒置資金在金融機構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或債券產品,資金總額不超過600億元,穩坐A股上市公司委託理財額度榜首。

財聯社記者發現,接近2025年一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認購委託理財產品出現回暖。近兩日A股上市公司委託理財計劃披露節奏也隨之加快。至少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最新委託理財預案。

梳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達成的委託理財項目中,“實施中”的項目,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85.60%至1057.47億元。其中,掛鉤美元標的委託理財項目認購資金規模翻倍。

掛鉤美元標的規模翻倍,銀行理財成爲新選擇

整體上看,結構性存款因其週期靈活,預期收益率跑贏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風險較低的特徵,仍然是上市公司投向的主力軍。

Choice東方財富數據顯示,處於“實施中”的項目,單筆交易規模最大的項目均投向結構性存款。按照認購規模排序,康弘藥業(002773.SZ)、三元生物、深圳機場、華大九天、錦江航運分別認購20億元、12.22億元、10億元、8.4億元、8億元結構性存款項目。

從投資期限來看,上述項目的投資期限在30天至185天不等,但預計年化收益率上限均高於定存利率。當前,多數國有大型銀行三個月、半年期、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依次爲0.8%、1.0%、1.1%、1.2%、1.5%。

如三元生物於3月1日認購光大銀行的2025年對公結構性存款月月存定製第49期,投資期限爲30天,預計年化收益率爲1%/2.2%/2.3%。不僅如此,康弘藥業所認購的20億元人民幣結構性存款,預計年化收益率高達2.85%。

從趨勢上看,一季度掛鉤美元的理財產品規模增長明顯。2024年,33個項目在方案中明確表明標的掛鉤美元,認購規模達30.57億元人民幣(27.08億元人民幣和4800萬美元);2025年以來,這類產品數量增至119項,認購規模達73.79億元人民幣(69.71億元人民幣和5618.6萬美元)。

與2024年不同的是,銀行理財打破銀行存款在美元產品“壟斷”的趨勢,成爲A股上市公司認購美元類委託理財產品的新選擇。其中,寧銀理財向無錫晶海提供4筆固定收益類日開型美元理財產品,合計208.6萬美元;中銀理財向無錫晶海、迪阿股份、永安藥業提供三筆QDII日計劃,合計525萬美元和258.81萬元人民幣。

信託會成爲年內認購高地嗎?專家:存在一定偶然性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海信家電近日發佈公告,自2月27日至3月18日期間,公司及公司的附屬公司空調營銷公司、古洛尼公司、廚衛公司及冰箱營銷公司(作爲認購方)訂立金谷信託理財協議,以認購金谷信託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爲人民幣26.1億元。

本次認購的理財產品爲金谷·信遠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由金谷信託管理,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評級爲中低風險。投資範圍涵蓋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預期年化收益率將隨市場波動,具有不確定性。據認購明細,本次共認購13份金谷信託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從人民幣1000萬元至3億元不等。

不到一個月,海信家電一次性認購26.1億元計劃。A股上市公司認購信託計劃風向再起?

財聯社記者梳理髮現,當前處於“實施中”的、投向信託計劃的委託理財中,A股上市公司投向信託計劃的筆數由去年的15筆增加至年內35筆,遠超去年同期。然而,投資總規模卻從去年同期的7.66億元下降至6.71億元,同比減少12.45%。

從收益上來看,信託計劃的預期收益率仍有一定優勢。梳理已披露收益率的理財公告,上一年投向信託計劃的預計年化收益率最低在3.2%,最高在5%。對比來看,今年的區間在2%至5.90%之間。

對於年內A股上市公司投向信託計劃的委託理財的趨勢,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研究員喻智告訴財聯社記者:“從需求端來,像家電、電動車的上市龍頭企業受促消費政策利好,業績明顯好轉,現金管理需求上升,對信託產品的投資可能會增加不少。但從行業上看,這幾年上市公司投信託比較少,海信家電一家認購的規模就超過了一半。整體上看,偶然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