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後明赴立法院報告 彭啓明稱緊張:像要打仗了
環境部長彭啓明甫上任,明日將赴立法院業務報告,他坦言很緊張,像要開始打仗了,但會努力面對各種挑戰。(蔡佩珈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甫上任,明日將赴立法院業務報告,他坦言很緊張,像要開始打仗了,但會努力面對各種挑戰,並強調推出適合臺灣的碳費「蘿蔔」政策,是要促成減碳,棍子成效反而有限。另外,因市面上不少企業推出碳中和產品,卻未揭露相關資訊,環境部正研擬「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6月草案出爐,再與其他部會討論。
由於立法院社福環衛委員會明天邀請環境部長彭啓明報告業務,他坦言非常緊張,感覺像要打仗了,今天有去拜訪立委,但很多立委都不在辦公室,不過明天會努力面對各種挑戰。
針對「蘿蔔」政策,他表示,推動任何制度最重要是促成實質減碳,從國際經驗來看,棍子成效反而有限,而且國內既有政策推動節能電器補助,有效減碳,才思考給予蘿蔔促進企業減碳。
彭啓明表示,環團認爲碳費起徵點要從,但鄰近的日本、新加坡或者美國、歐盟各有碳定價制度,臺灣恐怕不容易適應,故已規畫派員到鄰近國家拜訪,預計近1至2個月瞭解這些國家碳定價制度細節、實施困難。
此外,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環境部正與金管會研擬「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規定企業宣告碳中和必須經過一定程序,並公開揭露資訊。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副署長黃偉鳴補充,企業如何達成碳中和,例如自行減排、購買碳權扣抵等方式與相關數據,都應完整揭露,不得片面宣佈達成碳中和,具體指引內容、揭露程度,目前仍在討論中,約6月會有初步草案,但因指引可能涉及其他部會法規,也會跟金管會等相關部會研議更完整的指引。
蔡玲儀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國內碳定價以碳費爲主,自願減量專案爲輔,透過自願減量專案取得的減量額度(俗稱碳權),必須由環境部核發,現在外界稱已獲得的國外碳權,不被環境部承認,不能抵碳費,如果拿去做碳中和,也不會被環境部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