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名校的重要途徑,強基計劃VS綜合評價,兩種方式大有不同!
大家都知道高考除了普通招生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招生方式,如強基計劃、綜合評價和等,它們爲考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升學路徑,特別是增加了進入名校的機會。那麼,這兩所招生方式有何不同呢?對此,小優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給到大家幫助!
強基計劃由我國頂尖的39所“雙一流高校”承擔,這些高校在各自的領域內具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和研究水平。這些高校不僅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佼佼者,也是每年高考競爭最爲激烈的院校之一。
參與綜合評價招生的院校比較多,截至目前實施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校數量已超過八十所。這些院校既包括了頂尖高校,也包括一些地方重點高校和特色院校。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有兩所專科院校也加入了這一行列。這些院校雖然層次不同,但都通過綜合評價招生方式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選拔模式,爲更多類型的學生提供了升學機會。
一般來說,強基計劃的招生對象分爲兩類。一類爲綜合素質優秀、學業成績優異的考生;另一類需要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等某一學科領域具有顯著的興趣和天賦,並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
綜合評價招生對象則表現的更加廣泛和多元化。部分院校選拔方式相對較爲寬鬆,如如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僅要求考生滿足基本的高考報名條件即可報考。而另一些院校,如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則在滿足高考報名條件的基礎上,對考生的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高中階段歷次期末考試成績及高考模擬考試成績、參與競賽獎項等提出了更爲具體和嚴格的要求。
在這兩種特殊類型招生中,五大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在強基計劃中,獲得五大學科競賽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考生可以直接獲得報考優勢,甚至免初試或筆試。在綜合評價招生中,雖然不同院校的具體選拔標準有所不同,但競賽成績通常都會被納入綜合評價體系,作爲評價考生綜合素質和學科潛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小優建議同學們在初中或高中階段,可利用空餘時間多參與這類競賽,提升自己的學科能力和競爭力。
強基計劃主要以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方向的基礎學科爲主。近年來,隨着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和關鍵領域需求的增加,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已經不斷擴展到更多國家重大關鍵需求領域的基礎學科。
相比之下,綜合評價招生的專業範圍則更加廣泛,包含理工科、人文社科、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招生專業大多是各學校比較好的專業,甚至是王牌專業。這些專業在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優勢,能夠爲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發展平臺。
在招生過程中,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並不是以高考成績作爲考生的唯一參考標準,而是採用了更爲全面和多元的綜合評價體系。這種多元化的參考方式,給更多考生提供低分上名校的機會。
強基計劃的優勢在於其實行的本研銜接,貫通不同階段培養。入校後,單獨編班,實行小班化培養,並配以一流的師資團隊和教學資源。並且在學習過程中,給強基生擁有更多接觸前沿知識的機會。
然而,綜合評價招生並沒有像強基計劃那樣特殊的培養模式,入校後,通常會與普通考生一起學習,享受相同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環境。
強基計劃重視基礎學科學習,且參與院校均是國內頂尖高校,高分段的競爭相對比較激烈。因此,比較適合成績優異、對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並具備創新潛質的學生。另外,由於強基計劃是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未來打算基礎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的學生可選報!
對於成績一般但綜合素質較高、有特長或特殊才能的學生而言,綜合評價招生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其門檻相對較低,更加註重考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爲這些學生提供了更多進入優質高校的機會。
特別聲明:本文爲優志願原創作品。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禁止轉載和使用,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