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只見到屍骸…沖繩外海喜見「美人魚」儒艮 推測是臺灣這隻
日本沖繩縣久米島近海日前發現一隻儒艮,據研究人員表示,從這隻儒艮身體的傷痕等看來,很可能與今年3月在臺灣宜蘭外海發現到的儒艮是同一只。圖爲宜蘭漁民捕獲的儒艮。圖/漁民提供
日本沖繩縣久米島近海日前發現一隻被傳說是「美人魚」原型的儒艮。日媒報導,據研究人員表示,從這隻儒艮身體的傷痕等看來,很可能與今年3月在臺灣宜蘭外海發現到的儒艮是同一只。
日本共同社報導,潛水教練紙治美表示,4月29日上午10時(臺灣時間9時)許,在久米島近海水深5公尺附近目擊一隻身長約2公尺的儒艮。
紙治美說:「儒艮優雅地泳着,身形圓潤。這意外的邂逅真是令我震驚」、「當時一同潛水的客人拍下了影片和照片」。
上一次在沖繩縣發現到儒艮是2019年,在沖繩縣今歸仁村發現時已是屍骸。
研究儒艮的專家、沖繩縣環境科學中心綜合環境研究所所長小澤宏之表示,「從這隻儒艮的頭部及尾鰭的形狀,以及無背鰭的情況來看,可以斷定就是儒艮」。
小澤從儒艮身上的傷痕位置和大小研判,與今年3月在臺灣落入漁網,後來被野放的儒艮一致。小澤說:「這隻儒艮可能是順着黑潮遊移。」
中央社3月28日以「『美人魚』儒艮時隔88年現蹤宜蘭外海 誤入漁網漁民野放」爲標題報導,宜蘭陳姓漁民3月25日清晨在宜蘭東澳粉鳥林定置漁網收網時,於箱網內意外發現1只疑似印度太平洋儒艮,體長約3公尺、體重約500公斤,當下因不瞭解物種,爲延續牠的生命隨即野放,但留有相關過程影像紀錄。
影像紀錄之後輾轉流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鄭明修證實這是日本極其重視的珍稀印度太平洋儒艮。
他指出,1937年北臺灣漁民曾捕獲儒艮,之後被送至日本作爲標本典藏,自此就未有捕撈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