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召開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

5月7日,上海銀行召開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海銀行顧建忠黨委書記、施紅敏行長兼首席財務官、胡德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汪明副行長、俞敏華副行長、李曉紅董事會秘書、武俊業務總監和董煜獨立董事、靳慶魯獨立董事出席會議。本次業績說明會採用網絡直播互動方式召開,上海銀行通過線上直播視頻及文字互動方式與股東、銀行業分析師、機構投資者等進行了交流。

顧建忠首先介紹了戰略執行情況。2024年是上海銀行新一輪三年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聚焦戰略重點,積極部署,總體實現了良好開局。2025年是上海銀行本輪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上海銀行將堅持戰略引領,聚焦價值創造,在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創新轉型。首先,將在優化發展結構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爲主線,積極培育專業的服務能力;其次,將着力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更好地激發幹部員工的自驅力和潛能,提升經營活力;最後,將持續完善基礎管理體系,強化風險管理的體系性、專業性和前瞻性,加快構建導向清晰、智慧高效、協同融合的管理體系,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

施紅敏對經營業績進行了解讀。2024年以來上海銀行實現了經營業績回升向好,具體表現爲信貸投放較好增長、營收盈利明顯回升、資產質量穩中向好、資本比率持續提升。同時,通過聚焦區域發展、服務實體、服務民生、風險管理和數字化轉型五個領域,上海銀行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2025年,上海銀行將繼續堅定戰略方向,堅守主業定位,持續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持續提升“五篇大文章”專業服務能力,持續踐行金融爲民理念,着力深化風險防範化解,着力提升數字化轉型深度和廣度,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問答環節,顧建忠、施紅敏偕同參會高管對分析師、投資者、媒體關注的保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力、區域佈局與發展等戰略舉措,信貸投放、息差、中收、資產質量等經營展望,以及人工智能應用、現金分紅水平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逐一解答。

關於深化高質量發展和提升競爭力

戰略層面,上海銀行將堅持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積極推進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金融助力人民的美好生活。把握宏觀經濟發展態勢、把握各行各業發展趨勢、把握銀行自身發展規律,勇立潮頭,將自身經營與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體現金融國資企業應有的使命和擔當。經營層面,堅持以市場爲重、以客戶爲重、以基層爲重,深化細化人才組織體系、產品創新體系、客戶綜合服務體系、渠道建設體系,打通信息、資源、項目、資金,形成合力。通過錨準正確的發展定位和方向,立足地方,形成差異化的競爭特色和優勢,堅持長期主義和專業主義,久久爲功,實現核心競爭力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關於2025年業績增長可持續性

2025年,上海銀行將以營業收入提升爲主線,持續加快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生息資產和一般貸款佔比、降低負債成本,減小淨息差降幅;把握市場回暖機遇,加大理財、託管、債券承銷等手續費收入拓展力度;增強市場利率走勢研判,把握利率波段加快金融資產流轉,提升其他非息收入貢獻。同時,持續加強成本費用管理和資產質量管控,多措並舉,保持營收、盈利的穩健增長。

關於2025年信貸投放

2025年,上海銀行信貸投放將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持續優化,信貸增速預計較2024年進一步提升。對公信貸投放聚焦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聚集科技、普惠、綠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零售信貸投放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提升消費的政策導向,以住房、汽車消費貸款爲重點,穩健發展信用卡業務。

關於2025年資產質量趨勢展望

近年來,上海銀行新增不良逐年下降、存量風險加快出清、風險抵補能力充足,資產質量維持平穩向好趨勢。2022-2024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爲1.25%、1.21%、1.18%,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2025年一季度資產質量延續這一趨勢。通過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推進授信全流程優化、加快推進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以及深化合規管理體系建設,上海銀行有信心在2025年保持資產質量平穩向好。

關於分紅政策

自2016年末上市以來,上海銀行普通股累計現金分紅金額在實施2024年末期分紅後將超過480億元,是IPO融資規模的4.5倍。近年來,上海銀行持續提高現金分紅比例,2023年度現金分紅比例提升至30%以上,並提高分紅頻次,實施了2024年度中期分紅;近期上海銀行董事會已經審議通過了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2024年度現金分紅比例將進一步提升至31.22%,並將繼續考慮實施2025年中期分紅,不斷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本次上海銀行業績說明會通過上證路演中心、全景網、中國投資者網等多個平臺進行了視頻直播和實時文字互動,吸引了衆多投資者關注。在展現經營成果的同時,解答投資者重點關注問題,向資本市場傳遞積極信號,進一步提升了上海銀行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