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餐廳多人食用菌子後嘔吐送醫,官方迴應:已委託第三方檢測

來源:海報新聞

近日,有多名網友反映在上海靜安區一家雲南菜餐廳用餐後,出現嘔吐送醫現象。8月6日上午,海報新聞記者從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針對此事已開展調查,並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涉事食品進行檢測。目前尚在檢測中。

據海報新聞此前報道,網友莎莎(化名)告訴記者,7月30日,其與家人、朋友在嵐·山野雲南菜(CP靜安店)吃飯,點了菌子鍋和其他菜品。回家後,幾人先後感到不適,隨後便嘔吐送醫。莎莎說,目前她所知遭遇同一狀況的顧客已超過10人。

8月4日,海報新聞記者從該商家處瞭解到,目前正在積極處理此事。此前上海門店相對較忙,因此對於客人的聯繫沒能及時回覆,目前正與客人溝通,具體賠償金額還需雙方協商,“報告沒出來之前,我不能說我們的菌子怎麼樣。見手青是有很多種的,我們用的食材是無毒的。”

蘑菇的種類很多,但公衆不容易區別是否有毒。

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異,中毒後出現的症狀也不相同。常見的可分爲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種類型。

中毒後,輕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及視力模糊、精神亢奮、錯亂、幻覺等精神症狀,嚴重的可出現溶血、肝臟和腎臟損害,甚至導致死亡。

在中毒事件中最常見的是胃腸炎型和神經精神型,而主要引起死亡的是急性肝損害型和橫紋肌溶解型。

懷疑蘑菇中毒儘快就醫

目前,對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旦發生中毒發病急、症狀重、病死率高。

預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採摘、不購買、不食用野生蘑菇。

蘑菇中毒的潛伏期較短,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現不適,無論症狀輕重,都應儘快就醫。

如意識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爲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一起食用過毒蘑菇的人,無論是否出現中毒症狀,都應該就醫,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留存野生蘑菇樣本

就醫時,及時告知醫生野生蘑菇食用史。

最好攜帶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確定野生菌的種類,判斷預後。

警惕“假愈期”

肝損害型蘑菇中毒在臨牀上存在“假愈期”。

患者在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炎期過後,自我感覺已“康復”,這時候特別容易忽視而不願意就診,而此時體內已經出現嚴重的肝腎功能異常,救治不及時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對於超過6小時以上潛伏期的中毒患者要及時轉診到有診療能力的綜合醫院進行治療。

來源:海報新聞、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