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無感辦事刷新體驗
“原計劃一週多跑完所有部門,沒想到10分鐘就辦完了。”不久前,上海諾艾克儀器儀表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靜辦理企業名稱變更,便捷的辦事過程讓她大爲感慨。
過去,一次企業名稱變更,意味着李靜要輾轉市場監管、公安、稅務、人社、公積金、銀行6個部門,重複填寫6套材料,耗費至少6個工作日。如今,只需在平臺一次勾選,次日便收到銀行預約變更的電話。這種便捷的背後,是“業務+技術”雙輪驅動機制的強力支撐。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處工作人員施毅介紹,由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聯合公安、稅務、人社、數據局、公積金中心、人行上海分行6部門,以《企業信息變更“一件事”工作實施方案》爲施工圖,構建起“一表關聯”“一庫共享”“一源加工”的數據流轉體系,精確匹配77個數據字段的跨部門對應關係。
技術團隊以“最小開發成本”撬動最大效能。依託“法人庫”這一數據共享核心樞紐,市場監管部門變更信息次日即可自動覆蓋聯辦部門系統。面對稅務“金稅”系統的特殊需求,創新性的“一源加工”方案在登記源頭即適配稅務數據標準,破解了部門之間的數據協同難題。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彭文皓表示,如同手機系統自動更新,後臺數據跑完,整個系統就煥然一新。電子營業執照小程序同步更新的電子印章,稅務、社保、公積金賬戶的自動變更,讓“無感辦事”從理念變爲企業指尖真切的體驗。
這種“數據流牽引業務流”的設計,使政府側實現了降本增效。“許多企業多年才變更一次信息,不一定熟悉流程,尤其是銀行信息,等真正需要轉賬的時候才發現賬戶有問題,往往耽誤事。”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註冊許可科科長姚春妍說。
作爲全國首批“一網通辦”改革城市,上海自2018年起持續推進政務服務系統性重構,通過打通數據孤島,對跨部門流程進行融合,將職能部門各自的單個事項轉化爲服務企業的“一件事”。如今,企業登記信息變更後,印章備案、涉稅事項、社保登記、公積金繳存等高頻事項自動更新,不新增表格、不額外採集信息、不另行簽章。這種“主動告知+自動變更”模式,使企業獲得感顯著提升。數據顯示,自2024年7月1日系統上線以來,累計辦件47萬件。
從“數據多跑路”到“辦事無感”,從“羣衆少跑腿”到“服務有感”,企業信息變更的“10分鐘奇蹟”,正是上海撬動政府效能躍升、釋放制度紅利的生動縮影。當數據要素在制度框架下暢行無阻,企業的獲得感便成爲衡量改革深度的最佳標尺。(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