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春節文明健康七件事:倡導不做“沙發土豆”,保持適量運動

一年一度新春佳節即將來臨,這是我國傳統節日——春節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意義非同尋常。

上海市文明辦、市愛衛辦、市健康促進中心近日精心策劃,在全國率先推出“春節文明健康七件事”:“品味年俗、打掃整理、健康飲食、科學運動、規律作息、心理健康、文明出行”,向廣大市民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件事是品味年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假期,除舊佈新,迎禧接福,闔家團圓,走親訪友,過一個吉祥如意年。寫福字、貼春聯、剪窗花、掛年畫、賞燈會……守歲、拜年、集福,歡慶中國年。

第二件事是打掃整理,學會“斷舍離”。春節大掃除是歷來的傳統民俗,全家老少都會參與其中。節前居家打掃,要注意不忽略死角,掌握先後順序,巧用清潔工具。在清掃的同時,收納整理舊物雜物也是民間習俗。一年到頭,家裡總會多出各類閒雜物品,要做好收納整理,學會“斷舍離”。

第三件事是健康飲食,年夜飯多一雙公筷公勺。一頓健康美味的年夜飯,是家家過年必備。採買年貨時注意認準正規商家,不要“踩坑”。做年夜飯時,注意飲食安全,清潔雙手後再下廚。當然,要兼顧營養美味,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多樣、少喝含糖飲料、飲酒適量。飯桌上,別忘多備一雙公筷公勺,還要記得文明用餐,適量點餐不浪費。

第四件事是科學運動,每天適量做運動。春節不做“沙發土豆”,保持適量運動,有助維持健康體重和身心健康。宅家和戶外,分別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中老年人羣、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此外,趁着假期,家庭也可以多多開展親子運動。

第五件事是規律作息,假期可不要“日夜顛倒”。假期不要打亂生物鐘,保持作息規律,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不要熬夜,也不要天天睡懶覺,利用假期一味“補覺”並不可取。特殊人羣如老年人、孕婦、兒童和慢性病患者,更要特別留意節日期間的飲食和作息。

第六件事是心理健康,新的一年,最重要是開開心心。假期聚會多、活動多,注意心理調適,包括避免過度興奮或情緒波動。走親訪友,難免遇到“被攀比”“被催婚”等困擾,需要調適心理、互相理解。注意避免節後身心狀態落差太大,提前預防“節後綜合徵”等。

第七件事是文明出行,健康禮儀是最好的節日新衣。春節假期文明低碳出行,出門採購自備環保袋,文明旅遊,遵守景區規定,保護生態環境等。此外,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增加,注意健康出行,採取科學的防護措施,包括主動接種疫苗、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噴嚏禮儀和飲水飲食衛生、儘量避免接觸活禽和病死禽、做好自我健康監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