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平均每天新開3家“首店”,首店經濟靜安區排第一|上海消費風向
在今年1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披露,2024年上海圍繞“首發經濟”與“精品消費”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作爲國內外品牌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2024年上海新增各類首店1269家,其中高能級首店佔比達17%。換而言之,去年平均每天就有三家“首店”在上海與消費者見面,而這一數字無疑爲上海的商業環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激活消費市場新動能的首店經濟,近年來被視作一座城市商貿活力的晴雨表。“首店經濟”的核心在於“首店”——這是指一個品牌在某個城市或地區首次開設的門店。這種新興現象始於2018年,各地紛紛發力首店經濟,上海則是較早提出培育首店經濟的城市。上海鼓勵發展首店,以期通過新場景吸引消費者,刺激本地經濟增長。
從首店落地的區域分佈來看,目前靜安區、黃浦區是首店選址的首選區域。近幾年落地靜安的首店數量保持較快增長,數量持續領跑全市。
記者從靜安區相關方面瞭解到, 2019-2023年,靜安區累計引進各類首店952家。2024年全年,靜安共引進首店234家。其中,南京西路商圈憑藉其高端時尚的潮流引領地位,成爲國際、國內首店品牌的首選地和集聚地,南京西路商圈蟬聯引進首店數量最多商圈,集聚了全市1/3的高能級首店。2021-2023年南京西路商圈共引進各類首店352家,其中全球首店7家,亞洲首店7家。2024年全年共新引入首店142家,業態涵蓋咖啡、香氛、火鍋、日料、服裝、茶飲等,排名位居全市商圈第一。
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雖然品牌在首店選址時依舊會優先考慮大型的購物中心和商場,比如此前城市更新的標杆項目錦滄文華廣場在開業時就引入了多家高能級首店,包括Maison Margiela全球最大旗艦店、中國首店,Marni中國首家概念旗艦店,JIL SANDER中國首家旗艦店,Amiri亞洲首店等,但另一個趨勢是,這兩年城市街區、歷史建築也逐漸受到各大品牌的青睞。
以靜安區爲例,除了南京西路“大商圈”裡的恆隆廣場、中信泰富、太古匯等,靜安區相關部門也結合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特色煥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潮流街區,如 “鉅富長”、陝西北路等區域,通過栽好梧桐樹,不斷吸引“首店經濟”金鳳凰,深化商旅文體展聯動融合,創新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活力。
此前發佈的《上海市商業空間佈局專項規劃(2022—2035)》對於上海本地首發經濟的規劃是, 首發經濟示範區着重打造首發首秀首展地標,聯動濱江濱河地區、歷史建築等本土特質空間,引入節慶活動。還要全面提高特色品牌首店比重,重點關注地區級以上商業中心,吸引國內外品牌的首店、旗艦店、概念店、展示廳。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5年,上海要大力提振消費。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促進商品消費,更要注重推進服務消費的擴容升級。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髮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推進新型消費、汽車消費、綠色消費,加快打造以國貨潮牌爲引領的消費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