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模速空間負責人:首個“算力超市”已建成,開源AI的下一步是豐富使用場景| 上海加速跑
當開源之風席捲人工智能行業,其後續帶來的是人工智能不同技術路線、不同產品間的互通與融合,進而催生出更多產品以及技術落地的成果。
剛剛在上海舉辦的2025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無問芯穹攜手模速空間以及上海儀電牽頭推出了國內首個 “算力生態超市” —— 模速空間算力生態平臺,該平臺致力於爲人工智能企業提供涵蓋算力、語料、算法以及場景的閉環服務。
同樣積極擁抱合作的還有 “AI六小龍” 之一的階躍星辰。該企業在全球開發者大會開幕前夕宣佈,聯合吉利汽車集團開源了視頻生成模型 Step-Video-T2V,以及行業內首款產品級開源語音交互大模型 Step-Audio,並且宣稱將智能終端 Agent 視作大模型技術落地的核心突破點,同時重點佈局汽車、手機、具身智能、IoT 等關鍵應用場景。
在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行業孵化器 —— 模速空間內,類似的“跨界”合作仍在持續不斷地上演。
2月中旬,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晶晶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透露,截止至2024年年底,區域已有255家大模型企業、34個備案大模型、100餘家投資機構成功落地。她指出,模速通過搭建算力適配、數據服務、出海支持等五大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上下游企業構建起 “上下樓即上下游” 的緊密協作生態。
如果說 DeepSeek爲國產人工智能產業投入了催化劑,那麼相當一部分的“化學反應”便誕生在模速空間這個 “巨型容器” 裡。
2022年末,ChatGPT 4.0 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人工智能大模型。上海作爲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高地,同時也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憑藉作爲首屆全球人工智能大會舉辦地的優勢,上海徐匯承接住這波 “流量”,成爲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承載區之一。
2023 年 8 月,國內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啓動建設,並落戶西岸。目前,模速空間載體規模已擴展至 6 萬方,五期項目也在同步建設中,計劃於 2024 年實現 10 萬方產業空間目標。
楊晶晶向界面新聞表示,模速空間已定位爲 “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孵化器”,這不僅體現在 10 萬方的物理空間規模上,更強調生態內涵的深度構建。
在最新的定位中,模速空間將以即最大密度、最高效創新組織方式、最硬核技術底氣以及全球人才首選地,並透露國際化佈局計劃,包括金磚國家人工智能合作中心、開源基金會合作以及企業有組織出海等。此外,模速還將聯合頭部基模企業打造生態專區,吸引全球開發者入駐。
加速聚合,是因爲人工智能行業的互融趨勢已不可阻擋。
楊晶晶表示,當前大模型技術正從通用型向垂類應用快速演進,尤其是在法律、醫療、工業等垂直領域,已經出現了多個具有商業化潛力的案例。她預測,2025 年將會是垂類大模型和端側硬件的爆發之年,尤其是在智能硬件、AI 玩具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將迎來快速增長。同時,她強調開源生態的重要性,認爲開源將成爲推動技術普及與創新的關鍵力量。
上海無問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陳穎告訴界面新聞,模速空間構建的產業生態是無問芯穹發展的重要助力,通過平臺鏈接,無問芯穹與相關企業形成了算力共建、場景聯動的夥伴關係,並且與浦江實驗室等頂尖機構達成合作。
他特別提到,豐富的政策支持讓他們找到了技術之外的成長價值。
對於人工智能產業的未來,陳穎認爲技術路線的多樣性是其核心特徵。他以近期熱門的 LPU 芯片爲例,指出在大模型時代 “一切皆有可能”,企業需要在軟硬件適配、算力整合等底層技術上深入耕耘。無問芯穹正在通過異構芯片優化技術,來緩解國內算力缺口問題。他呼籲行業摒棄短期功利思維,迴歸原始創新,他表示:“DeepSeek 的突破證明,極致專注的技術路線終將引領變革。”
陳穎坦言,當前部分政策與人工智能企業特點存在錯位情況。例如 “科技型中小企業” 的資產門檻將多數高融資企業排除在外,導致配套政策難以觸達。他建議政府針對 AI 行業特性優化評估體系,同時加強算力補貼、人才獎勵等定向支持。
陳穎告訴記者,上海憑藉完善的產業鏈以及模速空間的生態加持,將會成爲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的 “核爆點”。“在這裡,技術與政策、資本與場景形成共振,創業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