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賦能社會治理 無人機處理交通事故 幫外賣員找新家

上海科技賦能社會治理無人機處理交通事故幫外賣員找新家。圖爲警方使用無人機開展現場執法。(上海市公安局提供)

澎湃新聞18日報導,「駕駛員請至安全區域等待,警用無人機1分鐘後抵達現場。」上海市楊浦區黃興路國定路口,17日下午兩車發生交通事故,駕駛報警後僅8分鐘,就收到快處易賠辦結簡訊,提示已自動採集現場資訊,車輛可駛離事故現場。不同以往交警到場,完成這些的是空中警用無人機。

今年以來,上海公安機關以科技賦能,從源頭治理隱患、精準打擊犯罪、優化政務服務。

今年第一季,上海全市110報警數、刑事立案數同比分別下降2.1%、7.1%;電詐案件既遂數、接報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4.1%和21.4%;全市重點區域高峰時段擁堵延時指數同比下降4.01%,高峰時段平均車速同比上升4.97%……一串串數字,是城市平安的尺規,更是警務模式轉型升級的註腳。

隨着晚高峰來臨,彙集北橫通道、內環高架路交匯出口的周家嘴路黃興路車流逐漸增多,現場警方和「輔助飛手」立即操控無人機升空開展實線變道、未依次交替通行等違法行爲取證並依法開展整治。有市民讚歎,「這段時間天上多了無人機,道路行駛秩序好了很多,大家依次排隊通行其實一點也不慢。」

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交管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倪嘉輝稱,在交通管理場景,交通事故快處易賠、及道路通行違法取證,是警用無人機兩大應用場景。

在處理交通事故時,警用無人機可以替代駕駛拍攝事故圖片,如此就省去駕駛在繁忙路段繞車查看風險。同時,警用無人機快處易賠比警方到場處置節約時效40%以上。

在交通違法查糾方面,無人機擁有智慧感知、立體防控、快速機動等潛力,可以通過「天眼地兵」合成作戰擴大管理範圍。啓用警用無人機輔助現場執法以來,周家嘴路黃興路路口車輛違法行駛比例直線下降,早晚高峰期間路口通行效率提高20%以上。

此外,因噪音擾民、飛線充電等原因,上海嘉定南翔的多名外賣騎手已多次更換宿舍。「我們到底該住哪裡?」該外賣平臺南翔網站負責人江宏新求助「e嘉人」,爲騎手找到由某學校舊址改建的集體宿舍,包水電、樓下有非機動車充電位六人間,每月僅需500元人民幣。

「e嘉人」是嘉定公安研發的微信小程式,求助人提交需求或線索後,由後臺值班人員處理流轉。去年8月,嘉定公安創新推出「微網格」治理模式,整合人口協管員、城運隊員等各方力量,藉助數位化平臺,實現社區問題隱患快速回饋與處置。

截至去年底,嘉定全區主動發現處置各類問題23萬起,第一時間迴應解決羣衆反映的社會治理問題99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