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創業軍團發力 弋途科技獲徐匯資本押注 搶佔汽車大模型 “深水區”

《科創板日報》4月23日訊(記者 陳美)上海車展火熱舉辦之際,《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開發汽車智能化軟件的上海弋途科技有限公司 (下稱“弋途科技”),也“殺入”汽車垂域大模型。

弋途科技CMO李盼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公司基於過去十多年行業的knowhow和對AGI技術發展的把握,看到汽車垂域大模型及AI系統的發展潛力,因此聚焦該領域。“最新推出的心界AI全棧系統,就讓汽車AI車載大腦變得更聰明,即有更深度的理解能力和更深層次的思考推理能力。”

弋途科技成立於2023年6月,近期完成數千萬Pre-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徐匯資本領投,德寧資本、雲啓資本跟投,資金將重點投入汽車垂域大模型及智能空間AIOS系統研發,推動量產項目批量交付。

上海交大校友聯手創業“汽車AGI”

作爲汽車AGI垂類領域的研發公司,《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弋途科技創始人均來自於上海交通大學。其中,CEO吳小航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 ,在智能汽車行業戰略商業化中擁有10年經驗;COO夏永峰也畢業於該校,在智能汽車研發上有14 年經驗。

基於創始人在汽車行業的沉澱,在汽車垂類AGI的打造上,弋途科技也有更多思考。

李盼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隨着基礎模型的日新月異,如大語言模型(LLM)、語音大模型、多模態模型以及空間模型等推陳出新,汽車作爲本體之一,產品的定義與開發方式也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即從過去以軟硬件爲主導,逐步演變爲由模型定義、數據驅動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汽車已不再僅僅是單純的交通工具,而將進化成爲具備情感交互能力、能夠實現服務閉環的 AI 夥伴。這一點目前已成爲行業共識。

據悉,在汽車領域的AGI探索上,弋途科技要做的事就是深耕技術,並且洞察市場,找到商業出口。“目前,弋途科技已完成從0到1的產品研發與業務落地。在成立之初,公司就發佈了行業垂類領域的車載智能體平臺,併成功與多家主機廠達成合作、實現量產裝車;現在,在基礎模型推陳出新之下,弋途科技又推出了具備深度推理能力的弋途心界 AI 全棧系統。”

對於這一AI全棧系統,李盼的理解是:它是一套面向AI汽車時代的原生AI Native系統,包含心界AI-Mind、心界AI-HMI、心界AIOS等,承載了弋途科技對汽車智能空間AI架構,AI場景和AI交互的全新理解。據其介紹,這一系統研發經歷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李盼認爲,這套AI全棧系統能夠深度理解用戶在汽車場景的需求。“比如,自動調暗燈光、播放舒緩音樂,推薦附近咖啡廳並完成下單,實現完整的服務鏈閉環;以及當用戶說‘我餓了’,系統會綜合考慮當前位置、交通狀況、用戶飲食偏好等多維因素,提供最優解決方案等。”

“在智能時代,用戶在汽車出行中需要解放雙手,汽車AGI就是最好的載體。”李盼談到。

DeepSeek時刻之下,汽車AGI發展三個節點不容忽視

弋途科技的探索是汽車 AGI發展的縮影。而放眼整個行業,要實現汽車領域的AGI,三個關鍵環節不容忽視。

“就基礎模型層面而言,其發展決定着上層生態的建設。”一位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國內以 DeepSeek、豆包、通義千問爲代表的廠商處於領先地位,後續這三家未來半年的產品發佈節奏與技術方向,是把握行業動態發展的關鍵。“以DeepSeek爲例,其推理能力就成爲行業風向,由此圍繞推理能力展開的AI智能體也迅速發展。”

其次芯片依然很重要。“雖然DeepSeek通過算法,改變了算力的需求,但隨着多模態等複雜模型的興起,高效的端側部署成爲剛需。當前,英偉達、高通、聯發科(MTK)等芯片迭代週期已從過去的兩年縮短至一年多,快速的技術更新爲模型落地提供了硬件支撐,只有適配先進芯片,基礎模型才能發揮最佳性能。”

最後是操作系統。作爲最底層的基礎設施,操作系統是AI系統運行的根基,如今先進的AI系統,也必須依託於基礎操作系統才能穩定運行。“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競爭和變化的三大最重要要素,只有這三大要素髮展,汽車領域的AGI和整個AGI纔會往前發展。”

迴歸到汽車AGI的發展,李盼的理解是,汽車AI智能體只是第一步,若要將汽車打造爲AGI終端,自動駕駛(AD)需達到 L4 級別,同時座艙內的感知、理解、服務能力,以及對底盤、懸架等整車零部件的智能調度與協同控制,也應達到 L4 級自主水平。

“近期,自動駕駛企業紛紛嘗試將語言模型融入視覺感知(VLA),而從智能空間發展視角來看,AD側重駕駛環境與車輛狀態感知,智能空間則涵蓋語言、圖像、整車信號等多維度信息,二者未來很可能出現技術融合,這種融合或許會在三年內發生。”李盼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