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科普專項計劃正式啓動 計劃資助35項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5月9日報道: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爲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和健康上海行動,本市自2021年起,率先在全國推出由財政經費支持的健康科普專項計劃,已連續開展五年。近日,2025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專項計劃申報工作正式啓動,包含健康科普專項、社區健康科普專項和健康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專項等三大類,致力持續擴大本市優質健康科普內容供給,提升健康科普覆蓋面和影響力,提高市民健康意識和素養水平。

“健康科普專項”包括重點項目與定向項目,計劃資助35項。重點項目聚焦全民健康促進領域,涵蓋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養、防控重大重點疾病、婦幼及青少年健康、老年健康、職業人羣健康以及其他有關主題等六類主題,重點針對體重管理、心理健康、健康睡眠、兒科等領域開展,探索麪向特定人羣、特定場景的精準科普;定向項目則聚焦生育友好方向,重點普及優生優育知識、倡導科學健康孕育理念、生殖健康影響因素和健康促進、生育力影響因素和保護、生殖系統疾病防治、輔助生殖技術等。項目均要求開發創作一套完整的健康科普專題資源包,包括系列科普材料、“健康便籤”、健康詞條和主題課程四部分,系列科普材料不少於30篇,並有一套結構完整的數字化“健康便籤”卡片組,搭建一套結構完整的健康詞條框架且整套詞條不少於10條、每條詞條不少於800字,主題課程課件時長不低於5個課時、每課時不低於20分鐘,深入基層社區開展線下授課不少於10次,每次時長不低於60分鐘,線下聽衆數量合計不低於500人。

“社區健康科普專項”專門面向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資助20項,要求圍繞某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或重大公共健康問題,須覆蓋預防、診療、康復與疾病自我管理全過程,包括:一是建立可持續的社區健康教育服務模式,依託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與轄區內的托育機構、幼兒園、學校、企事業單位等重點場所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社區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二是提供優質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服務,充分利用社區健康教育宣傳欄、電子屏和新媒體平臺,傳播相關主題健康教育資料,提供常態化線下公衆健康諮詢、健康知識講座等服務,每個村居委開展不少於4次健康講座和諮詢;三是建設專病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採用同伴健康教育方法,每個村居委有至少一個處於活躍狀態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每個街鎮有至少兩個處於活躍狀態的市級示範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日常活動每年不少於12次。

“健康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專項”包括示範引領與青年創新兩類。示範引領項目負責人須爲1968年1月1日以後出生,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有特殊貢獻者年齡可適當放寬,計劃資助10項;青年創新項目負責人須爲1980年1月1日以後出生,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計劃資助20項。均以項目負責人爲核心,規劃開展具有示範引領意義或創新價值的健康科普或健康促進公益項目,項目成果產出需貼近市民關心關注的熱點痛點健康問題,強化優質科普成果推廣應用,需組織科普團隊深入基層社區(居住社區和功能社區)開展常態化線下健康公益講座與諮詢,每區不少於1次,每次時長不低於60分鐘。

健康科普專項、社區健康科普專項的項目週期爲1年,健康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專項的項目週期爲2年,項目培養對象所在單位均需1:1匹配經費。市衛生健康委表示,希望通過健康科普專項計劃持續開展,產生更多優秀健康科普作品、人才、品牌、模式,更好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健康科普“主陣地”與“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加強健康科普優質資源供給,大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推進健康上海行動,不斷提升廣大市民的健康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