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舉措打造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完善教師權益保障體系
以王振義院士爲原型創作的原創大師劇——《清貧的牡丹》。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新聞中心 供圖
“最快樂的事是學習,把不知道的事變成知道。”這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百歲老人王振義院士的心聲。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是96歲的“人民教育家”於漪從教70多年來堅如磐石的初心。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這是“時代楷模”吳蓉瑾,帶着她的堅守,每一天在愛的校園裡與愛的孩子們一起成長。
在上海,像王振義、於漪和吳蓉瑾一樣的好老師還有很多很多。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介紹,上海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有教職工數34.12萬人,其中專任教師數24.35萬人,培養了中小學正高級教師900餘名、特級教師600餘名、特級校長300餘名、中職正高級講師96名;集聚了由119名“兩院”院士和3800餘名國家級人才領銜的高校教師隊伍。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人才隊伍已經成爲上海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堅實保障。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海教育系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教育家精神爲標杆引領,重點把好教師思想政治關、入口起步關、專業發展關、成才引導關,全面提升教師師德水平、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取得積極成效。
上海堅持以制度立師德。出臺中小學、高校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爲十項準則及違規處理辦法,健全師德失範懲戒體系,在教師選聘、課題申報、職稱評審、獎勵表彰等方面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健全教師入職查詢和違法犯罪人員從教禁止制度,對不符合從教要求的人員進行定期排查和處理,對師德違規問題堅決“零容忍”。
爲了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上海推出了多項創新性的舉措:
一是優化完善基礎教育三級全員培訓體系。全面實施中小學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累計約8萬名教師參訓。深入實施“上海市普教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構建“高峰計劃”“攻關計劃”“種子計劃”三級人才梯隊培養體系,培養近萬名骨幹校長和教師。
二是實施職業教育人才振興計劃。加大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專業課教師每5年內須積累不少於6個月的一線生產服務實踐經驗,全市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超過60%。建成一批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和職業教育技能大師工作室,聘請“大國工匠”“上海工匠”等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到學校任教,暢通高技能人才進校任教職業發展通道。
三是建立高校教師階梯式發展通道。完善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制度,實現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全覆蓋。健全高校“師資博士後”資助計劃、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累計資助7000餘人。完善中青年教師國外訪學進修計劃、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計劃等教師專業發展工程,形成“階梯式”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通道。
上海也加大力度完善教師的權益保障體系,鞏固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成果,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增長聯動機制,強化高中、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形成不同學段教師工資和城鄉教師工資協調發展。堅持績效工資分配向承擔重難點任務的一線教師傾斜。落實義務教育課後服務教師專項補助。優化職業院校育訓結合激勵計劃,充分發揮收入分配的導向激勵功能。落實國家高校、科研院校薪酬制度改革要求,實施高校動態調整績效工資總量申報制。創新高層次人才薪酬分配方式。建立青年教師收入托底機制。督促民辦學校全面落實教師年金制度。大力減輕教師負擔,從嚴把關各類督查檢查評比考覈事項,全面規範各類社會事務進校園,持續爲教師安心、熱心、舒心、靜心從教創造更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