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黨羣服務中心活力滿滿 驚喜如同開“盲盒”
近年來,上海市始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堅持“黨的建設首要性、一站服務便捷性、統籌融合綜合性、因地制宜實用性”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到服務黨組織和黨員上,放到彰顯政治功能、治理功能等核心功能上,積極推進黨羣服務陣地體系功能建設,爲上海“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黨建新路”提供強有力支撐。
走進上海的黨羣服務中心,驚喜如同開啓“精彩盲盒”。
位於浦東新區EKA·天物園區裡的黨羣服務中心,由青年設計師改造而成,海派風格的建築、藝術感十足的空間成爲路人的拍照打卡點。這裡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服務樞紐:整面牆的園區商鋪“家譜”,清晰展現了這個黨羣服務中心的包乾服務對象,新興領域企業在這兒都能享受專員對接、平臺搭建、問題解決的“一站式”服務。附近商鋪的員工告訴記者,經常有專人包乾服務來給商家作義診、談心談話,讓他們感受到“家的體驗”。
服務功能深入人心,政治引領與基層治理的效能同樣顯著。流動黨員呂駿毅在陣地“報到”後找到了“組織”,並主動考取心理諮詢師證書希望回饋社區。來自不同崗位的黨員們在這裡參加了“同上一堂黨課”,凝聚力量。
EKA·天物園區所在地——滬東新村街道南片街區黨支部書記王偉萍深有感觸,陣地不僅提供“家門口”的權威黨課資源,還能“點單”定製,極大便利了黨員學習,幫助新興領域黨組織和黨員每月規範過好組織生活。
一堂在陣地開講的《紅日》電影主題黨課,便生動鏈接了歷史與當下,特邀的戰鬥英雄龐洪江之女龐建華在復興島公園的黨羣服務中心向記者回憶起父親轉業至此的往事,“我父親在不到17歲的時候,就參加了八路軍,一直轉戰南北。1959年,他轉業來到了復興島,我小的時候跟隨我爸爸到復興島上來過,這裡基本上沒有變”。楊浦區復興島公園裡的黨羣服務中心常年爲老年羣體提供豐富的活動空間,老人們在這裡打太極拳、跳舞唱歌,直呼“比較幸福”“好開心”。
服務只是起點,治理纔是深化。在徐彙區66梧桐院的黨羣服務中心,“精彩盲盒”的內涵進一步拓展。順豐快遞員吳鵬臣利用走街串巷的優勢,將發現的防汛防颱安全隱患隨手拍下、及時上報。天平街道梧桐街區支部書記黃達蓉介紹,快遞小哥平時流動快、工作忙,黨羣服務中心通過防暑降溫等各類活動把他們“請進來”,並進一步發揮新就業羣體“移動探頭”作用,依託強大的網格黨建聯席會議平臺,實現隱患早發現、問題快處理。隨着新興領域黨建全覆蓋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快遞小哥爲代表的新就業羣體也逐漸轉變身份,從服務對象轉化爲治理力量。
這些“精彩盲盒”不僅裝着便捷與溫暖的服務,更承載着政治引領力與基層治理力,爲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近年來,上海形成網格黨羣服務陣地870多個,2024年,街鎮級黨羣服務陣地累計開展各類活動95萬場次,服務1.05億人次。一個個數字,讓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有了實實在在的落腳點。
看看新聞記者: 沈姝豔
編輯: 沈姝豔
視頻編輯: 陶餘鑫
美術編輯: 袁一
攝像: 屠佳運 夏寅飛
責編: 嚴瑋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