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以「蝠桃瓶」為原型搞文創 網:戳民族傷疤
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捐贈。(取材自封面新聞)
近日有網友發文指出,上海博物館以「蝠桃瓶」爲原型,製作了檯燈、發光立體冰箱貼兩件文創商品,由於該文物曾流落美國、被改造爲檯燈燈座40年,如今作爲文創又做了一次燈罩,冰箱貼會發光還鑽了孔,引發大批網友怒批,「拿文物傷疤作文創」、「這和用鴉片紀念林則徐有什麼差別?」上海博物館則表示,已向上級部門反饋,正在處理。
封面新聞報導,網友金女士於2024年7月,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文創店內拍攝到用館藏文物「蝠桃瓶」爲原型設計的冰箱貼與檯燈,近日在網路上引發話題,從她發佈的照片可以看到,文創檯燈置於檯面;冰箱貼則是在底部開孔,按鈕能夠發光。
不少網友評論,該文創產品的發光功能、設計形式,讓人聯想到原型文物「蝠桃瓶」所經歷的苦難史。該文物曾流落美國,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被當成檯燈使用長達40年。網友指責博物館開發文創時「拿民族傷痛開玩笑」「拿文物傷疤作文創」「讓它又做了一次燈罩,這是它最不想成爲的」「這和用鴉片紀念林則徐有什麼差別」?
對此,上海博物館工作人員迴應,他們已收到相關網友的郵件及電話反饋,目前已向上級部門反饋,正推進處理工作。
據報導,在上海博物館官方網站,「蝠桃瓶」全稱爲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是清雍正年間一件瓷器。其簡介寫到,這種將蝙蝠與壽桃相結合的裝飾圖案在清代極爲流行,取「福壽雙全」之寓意。
這件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女士捐贈,2002年之前,該瓶一直在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奧格登裡德先生的母親家族的紐約豪宅中,據奧格登回憶,那時美國家庭流行將花瓶底部鑽孔改裝成燈座,雖然蝠桃瓶底部未被鑽孔,但也曾一度淪爲燈座,放置在客廳的茶几之上。爲增強其穩定性,瓶內還加入了奧格登家後花園伴着狗糞的沙泥,長達40年。
張永珍女士的父親是民國時期著名文物鑑藏家張仲英,經過一番激烈的競價,最後以4150萬港幣拍得這件橄欖瓶,創造當時清代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購買此瓶以後,她立刻把它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取材自中新網)
爲達成發光條件,該冰箱貼底部被鑽孔。(取材自羊城晚報)
上海博物館以「蝠桃瓶」爲原型製作的文創檯燈。(取材自封面新聞)
圖爲金女士發文截圖。(取材自封面新聞)
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捐贈。(取材自封面新聞)
「蝠桃瓶」冰箱貼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爲原型設計。(取材自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