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一躺牀就「腦內開會」壓力型失眠 中醫推3安神穴位

▲許多上班族出現壓力型失眠。(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中醫師指出,不少現代上班族白天工作、晚上滑手機,一躺上牀就開始「腦內開會」出現入睡困難、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或清晨過早醒來等狀況,這正是典型的壓力型失眠,可透過中藥、鍼灸、按摩穴道來舒肝養心,找回一夜好眠。

根據國健署2019年報告,臺灣失眠盛行率達23.5%,也就是每5人中就有1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其中高達80%爲45到65歲的中年族羣,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

土城醫院中醫科醫師劉泰然分享,一名32歲的陳小姐從事業務工作,日夜奔波,爲了配合客戶時間經常加班熬夜,作息不規律,即使放假也難以充分休息,長期淺眠多夢、月經不調,情緒也日漸煩躁不安。

劉泰然說明,中醫稱失眠爲「不寐」,多與五臟六腑的氣血失調有關,現代人常見的「壓力型失眠」,多由「肝氣鬱結」與「心神失養」所致,肝氣鬱結者常表現爲入睡困難、情緒緊繃、胸悶易嘆氣,當氣血不通時容易上火,進而出現煩躁易怒、口乾舌燥等症狀;長期失眠,身體代償失調,容易演變成心神失養,表現爲失眠、倦怠、記憶力減退、恍神等。

針對失眠問題,劉泰然分析,中醫會依據患者的體質與症狀,選用疏肝理氣、清熱、養心安神等中藥進行個人化調理,常用藥材包括柴胡、香附、黃連、遠志與合歡皮等,平時應避免刺激性食物,中午過後則應減少攝取咖啡與濃茶,若不敢服用中藥,也可透過鍼灸來調整氣血,日常保養可以按摩神門、內關、太沖等安神穴位,每次約5分鐘,孕婦不宜。

▲醫師劉泰然說明平時可按摩神門、內關、太沖等安神穴位保養。(圖/土城醫院提供)

劉泰然也建議,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及過度用腦,並關閉3C產品,有助於入睡,建立規律運動習慣與固定就寢時間,避免熬夜,也能提升睡眠品質。另可嘗試腹式呼吸、精油泡腳等放鬆練習,促進身心平衡。

劉泰然提醒,失眠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身心失衡的警訊,若長期未獲改善,不僅影響白天精神,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焦慮憂鬱,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當壓力大、睡不好時,切勿硬撐,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讓夜晚能安然入眠,白天更有精神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