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主觀多頭私募業績不俗,展望下半年景林、淡水泉、重陽等頭部機構發聲

進入7月,上半年正式收官。上半年中國股市經歷了年初由DeepSeek驅動的科技資產重估,到隨後由新消費和創新藥引領的輪動行情。儘管期間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但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短暫回調後主要指數均已很大程度修復。上證指數重新站上3400點創下年內新高,滬深300及恆生指數也修復至接近年內高點。

伴隨市場起伏,上半年私募證券基金行業也發生了許多引發市場關注的事件。

行業方面,頭部化趨勢加速。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百億級私募數量爲87家。《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報2024》顯示,就行業集中度來看,管理規模位列行業前20%的管理人,管理規模佔比 93.10%,反映了私募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的趨勢。頭部機構通過人才梯隊、投研體系、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建設構築競爭壁壘。

年初DeepSeek帶來一波市場對科技創新類資產的關注。比如頭部私募淡水泉投資在其公衆號文章中引述海外投資人的觀點表示,"DeepSeek時刻"不僅僅體現在AI大模型領域,更廣泛覆蓋電動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生物科技乃至半導體等產業,中國正在構建與美國比肩的尖端技術創新驅動型經濟,帶來股票市場的新機會。

4月美國關稅衝擊下,多家知名私募發佈觀點,繼續看好中國市場。比如,重陽投資表示,短期來看,美國的關稅政策會對全球經濟增速及企業盈利造成一定影響,但也爲逆週期佈局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企業提供了很好的配置機會。淡水泉投資認爲,從常識出發回到第一性原理,關注不同類型企業未來會受到哪些具體影響更爲關鍵。2018年貿易戰開始至今,很多中國企業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顯著增強。市場快速下跌過程中,一些被情緒錯殺的企業,反而呈現出更爲明顯的投資價值。星石投資稱,A股市場對關稅政策的反應已基本到位,經過快速調整,部分寬基指數已回到2024年9月末的水平,股市估值也處於合理偏低狀態。中國仍具備政策優勢,後續對於投資而言,更重要的邏輯是“以內爲主”,在結構方面更應關注內需板塊超跌所帶來的機會。

隨着關稅衝擊的緩和以及市場的回暖,上半年不少頭部私募機構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主觀多頭機構中,據不完全統計,景林投資、高毅資產、淡水泉投資、中歐瑞博、盤京投資、源樂晟等的部分產品,階段表現跑贏大盤指數,上半年取得了超過10%的正收益。

展望下半年的投資機會,近期不少頭部私募機構發佈了下半年投資策略。多家公司認爲,下半年A股投資機會大於風險,以結構性機會爲主,其中,科技板塊、港股市場等是不少機構共同關注的方向。

比如,千億私募景林旗下基金經理高雲程、蔣彤近日致信投資者,分享了他們對下半年資本市場投資機會的看法,AI、醫藥、新消費、港股、中國龍頭企業競爭力等成爲其中關鍵詞。

淡水泉投資在6月月報中提到,展望下半年,市場中的新興成長機會有望從當前共識度較高的新消費和創新藥,進一步泛化到科技和週期工業領域。淡水泉看好AI產業鏈、國產半導體設備、芯片等科技方向的投資機會,也關注高端製造由於新技術突破帶來的企業成長機會。此外,淡水泉還保留了少數具備週期成長屬性的龍頭公司,與新興成長主線形成補充,一旦宏觀經濟出現持續反彈,這類機會向上的彈性動能會較爲明顯。

重陽投資寇志偉在近期的圓桌對話中表示,今年以來市場特別是港股市場已經出現了非常好的賺錢效應,二級市場日均成交額創下歷史新高,這種情況下市場充滿機會。結構上繼續聚焦科技創新和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其中一些產業上半年已經有了比較好的表現,但其實大的產業趨勢還處於起步階段,其中優質的公司估值仍然非常合理,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挖掘。(資訊)

(本文基於市場公開信息整理,所述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編輯: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