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點城市購房客羣出現變化
今年上半年,住房需求總規模仍在持續收縮。
CRIC監測的重點20個城市一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下降22%。
新房市場規模加速收縮,市場份額進一步向二手房傾斜。
從成交結構來看,新房面積大型化、產品改善化趨勢不變,各重點城市大面積產品成交佔比普遍持增。
重點城市一二手房成交結構背後,實際反映出購房客羣及其購買力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整體來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一二手房存在較強的互補屬性,二手房剛需客羣活躍度提升,新房市場上的買房人羣普遍爲改善客羣。而天津、武漢和鄭州這些城市二手房和新房成交結構相似,互替性明顯,因此置換效率不強,一二手“此消彼長”競爭加劇。
上半年樓市繼續深度調整,CRIC數據顯示,上半年重點20城一二手房成交總規模爲1.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7%。
其中,重點20城新房成交規模爲492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8%,環比下降21%。二手房共成交了81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6%,環比增長5%。
市場份額進一步向二手房傾斜。
上半年重點20城二手房成交佔比增至62%,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環比增長7個百分點。
各城市二手房成交佔比均有所增長,其中,北京、上海、合肥、南京等二手房市場份額均增至70%以上。
從成交結構來看,新房市場呈現出面積大型化、產品改善化趨勢,重點城市大面積產品成交佔比普遍上升,其中140平以上產品市佔率顯著提升,尤其是180平以上豪宅成交佔比在近幾年持續增長,2024年上半年更是突破8%。
二手房成交結構變化趨勢與新房有明顯差異,80平以下小面積產品雖然仍然是二手房成交主力,但佔比持續回落,100-140平產品份額穩中回升,其中100-120平佔比爲12%,較2023年增長1個百分點,120-140平產品成交佔比爲10%,較2023年同樣增長約1個百分點。
當前市場環境下,購房客羣大致可以分爲四類。
一類是剛需客羣,以結婚、落戶、安家爲置業目的,購買力相對較低,容易被分流至二手房市場。二是首改客羣,主要是面積和功能改善,傾向於城市近遠郊新房和次新房。三是中改客羣,追求戶型和物業配套改善,注重生活品質,置換居多,傾向於新房市場。四是豪宅客羣,支付力高,稀缺資源佔有,傾向新房市場。
具體到典型城市,購房客羣需求又有明顯不同。
以北京、上海、深圳爲典型代表,在限購政策調整後,剛需客羣活躍度提升,這部分也是二手房買房活躍人羣。此外,這類城市高端改善客戶容量相對穩定,且主要集中在新房市場。
以北京爲例,當前二手房買房活躍人羣以購買一居及兩居產品的剛需、剛改類人羣佔主導,合計佔比75%。其次爲購買三居產品的首改人羣,佔比22%。
同樣是北京,上半年新房買房活躍人羣以購買三居產品的首改類人羣佔主導,佔比50%。其次爲購買四居及以上產品的再改人羣,佔比29%。剛需及剛改客羣佔比僅15%。這意味着,活躍在當前新房市場上的買房人羣普遍爲改善人羣。
在杭州和西安,購房客羣則以改善需求爲主導,高端改善需求比較充裕。
比如西安新房市場呈現出剛需收窄、改善佔比持增、再改漲幅較大的特徵。CRIC根據成交總價段劃分客羣,2024年西安剛需客羣佔比爲28%,較2023年下降9個百分點,首改客羣佔比43%,此外,再改客羣和豪改客羣佔比均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區域基於供應稀缺+倒掛紅利,高改需求仍然堅挺,這一現象在杭州較爲明顯。
天津、武漢、鄭州居民購房以剛需客羣爲主導,整體呈現出二手房韌性強於新房,小面積、低總價房源持續熱銷。以天津爲例,根據CRIC調研,天津新房客羣置業大體分爲三類,一類是佔比七成左右的剛需客羣,一類是改善客羣,佔比約27%,最後是豪宅客羣,佔比只有3%。
從購買力情況來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一二手互補性較強,新房和二手房成交結構差異較大,新房客羣聚焦改善,二手房承接剛需。二手房活躍度提升或將刺激部分“賣舊買新”再改和高端需求釋放,因而市場熱度或將逐步從二手房市場傳導至新房市場。
天津、武漢和鄭州一二手房之間存在較強的互替性,二手房和新房成交結構存在相似性,短期新房供應受限、或對新房交付安全存疑等原因,購房者被擠壓到二手房市場。
對於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等城市而言,新房市場已進入改善時代,二手房活躍度均高於新房,部分置換需求會轉移到新房市場,再改需求釋放有助於後市新房市場企穩回升,尤其是對於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千萬級以上高端客羣容量穩定,購買力堅挺,短期仍有釋放空間。
而對於天津、武漢、鄭州而言,新房和二手房市場購買力趨同,後續一二手房“此消彼長”態勢還將延續。不過,新房市場也存在一些結構性機會,小面積段新房供給增加,疊加房企促銷手段升級,戶型設計創新等都將使得購房者信心逐步修復,進而帶動一輪新房成交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