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發行新增專項債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5%

新京報訊(記者姜慧梓)7月25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5%。

今年以來,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有多項變化。

在發行上,去年底,國辦發文明確,在10個省份以及雄安新區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10個省份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含寧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含廈門市)、山東省(含青島市)、湖南省、廣東省(含深圳市)、四川省。

在試點地區,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審覈批准後,省級財政部門即可組織發行;在非試點地區,打通在建項目續發專項債券“綠色通道”,賦予地方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權,提高專項債券資金髮行使用效率。

在使用上,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進一步拓寬,由“正面清單”管理轉變爲“負面清單”管理。

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表示,除完全無收益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房地產等項目、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以及依法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外,其他符合條件的項目均可申請專項債券資金支持。

同時,政策允許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支持城市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範圍也由原來17個行業擴大至22個,今年上半年,各地發行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1917億元,同比增長16%。

李大偉表示,加強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監督,推動地方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嚴防擠佔、截留和挪用,並指導地方做好專項債券項目資產管理和還本付息資金管理等工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